1、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1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2、1948-1949年,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4、“大跃进”时所谓“放卫星”是指( )
A.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B. 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C. 编造不切实际的粮食产量 D. 大办公共食堂,过共产主义的生活
5、你知道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吗?
A.徐悲鸿
B.聂耳
C.贺禄汀
D.冼星海
6、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C.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D.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7、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人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8、“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9、“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进行放火焚烧。”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西方强盗是:
A. 美、俄 B. 德、意 C. 英、法 D. 英、俄
10、“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1、以下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C.阻碍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
D.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2、下列图片主要宣传的观点是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民主、自由 D.民主、科学
13、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分到了土地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坐上了国产汽车
D.创办了乡镇企业
14、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建立组织,组织起义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5、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取得巨大成就
C.中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16、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起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17、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文学社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18、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下列有关作者与作品名称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郭沫若——《女神》 B.徐悲鸿——《骆驼祥子》
C.周立波——《雷雨》 D.赵树理——《暴风骤雨》
19、1983年,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实行“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他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B.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C.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D.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
20、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相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了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1、(______)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________)。
22、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结合有关知识填充下表空白处。
提示语 | 会议(事件)名称 |
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
国共合作,以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为目标 |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
(2)填充下表空白处。
对革命 道路的 探索 | 苏俄(联):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中国: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 包围 ,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24、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5、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 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______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26、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中国药学家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疗疾的新方法。
27、1894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898年是农历的________年;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
28、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9、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人物。
(1)领导近代中国第一场大规模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______;
(2)既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______;
(3)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立者:______;
(4)发动西安事变的“千古功臣”有张学良还有:______;
(5)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付诸实践的状元实业家:______。
30、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1、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舞台。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逐步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大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为建立与各国间正常关系,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和方针?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哪些国际会议的舞台上得到展现?
(3)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哪些外交成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32、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的新中国并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在20世纪实现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了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解说词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写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标志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一年召开的哪次重大会议作出的决策而开始的?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国人“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3、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4、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
——1936年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下图)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人物是谁?他与该校有什么联系?
(2)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陕变”的结局如何?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既然蒋介石无意和平,为什么他还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