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下图为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由此图可知( )
时间(年) | 学堂数(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1904 | 4467 | 69475 |
1906 | 23862 | 545338 |
1908 | 47995 | 1300739 |
1910 | 42966 | 1285496 |
A.各国在华投资均呈增长趋势
B.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深
C.在华资本反映列强综合国力
D.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2、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新中国建立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
C.抗美援朝胜利后 D.土地改革完成后
3、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不适合放入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青藏铁路
C.川藏公路
D.沈阳第一机床厂
4、1924年1月,孙中山沉痛地说:当时的中国“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当时的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5、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
A.有利于学术领域繁荣发展
B.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C.有利于艺术领域繁荣发展
D.确立中国历史研究的方向
6、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关键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7、下列历史人物中,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袁世凯 D.蒋介石
8、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制作的笔记,此图说明( )
①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 ②中外势力相互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 ④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10、圆明园遗迹控诉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美联军的罪证
C.英法联军的暴行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11、1919年5月2日 ,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12、中国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万家岭战役
13、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湖南英雄是( )
A.宋教仁
B.杨深秀
C.谭嗣同
D.唐才常
15、(2015·广西来宾)100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每周评论》 D.《中外纪闻》
16、下列口号、标语,按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7、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写到:“他的团队与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解决粮食安全以及营养不良的问题”“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文中的他是( )
A.邓小平
B.杨利伟
C.袁隆平
D.屠呦呦
18、“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的“诗篇”是指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乡镇企业改革
C.“一带一路”建设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19、电影《南昌起义》作为一部史诗型的影片,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起义中的风采,其中下列人物不会出现在南昌起义这一场景中的是
A.叶挺 B.周恩来 C.贺龙 D.毛泽东
20、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雷锋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3)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的_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3、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
2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25、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______,进行战略转移。
2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的方针。该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7、填空题。
(1)在抗美援朝中,司令员是_____。我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_____。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_____新时期。
28、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任命_______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2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30、_________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_________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1、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
32、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这些原则现在如何表述?
(3)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列举取得了哪些成就?
(4)举例说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役名称。(不少于三个)
(3)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部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消灭了哪一阶级?
(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在这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