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台南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改变了中国命运

    C. 打倒了帝国主义   D. 成立了中华民国

  • 2、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一·二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3、“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本大臣”指的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李宗仁

    D.曾国藩

  • 4、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 5、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部分目录,其中第六章的题目应为(     

    A.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B.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C.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 6、1912年(民国二年),晚清进士郑靖侯先生深受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影响,创办了“三育小学”,即为桐城某中学的前身。这种思想是

    A.民主科学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共和

  • 7、孙中山评价某一起义“是役也……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 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孙中山不在现场的是(  )

    A.兴中会成立时 B.同盟会成立时

    C.武昌起义爆发时 D.中华民国成立时

  • 9、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 李鸿章

    C. 林则徐   D. 慈禧太后

     

  • 10、从2005年北京第一次“胡连会”,到2013年北京首次“习连会”再到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国共两党关系稳步发展。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发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1、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我国长春试制成功,该成就出现于20世纪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 12、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13、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A.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参加了解放战争

    D.参加了抗日战争

  • 14、人类文明史是多彩的,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的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下面两幅地图中能够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巴比伦

    B.古希腊临红海,因此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

    C.西亚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相对隔离没有交流

    D.地理环境对东西方文明特征产生了不同影响

  • 15、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不包括哪个方面内容( )

    A.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B.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 16、“历史选择了重庆。在近代若干重大历史关头,重庆都成为历史漩涡的中心。” 归纳近代重庆发生的大事,不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商埠

    B.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C.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D.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17、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8、颜炳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材料主要强调了戊戌变法

    A.是近代化探索的起步

    B.仍然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

    C.客观上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9、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主张发展农、工、商业

    D.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 20、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国家是

    A. 美国

    B. 中国

    C. 日本

    D. 德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 22、第一个农村革命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 23、按照表格提示完成填充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填表。

    战役

    意义

    A____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辽沈战役

    B____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____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D____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E____

    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 25、中朝并肩,保卫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 26、1945年4月,中共第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政策路线, 并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___________作为全党一切工作指针。

  • 27、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 28、1929年12月,在_____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29、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 30、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 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好景不长,随之迅速凋零。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2)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萧条?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创建民主共和,他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长期斗争,付出了极大牺牲。

    阅读后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革命前期,孙中山创建了一个革命团体和一个革命政党,请分别指出。

    (2)革命政党创建后,革命志士相继发动起义。请列举两例。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不少的成果。请列举两个。

    (4)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

  • 33、(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西方文明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自我疗伤”“慢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哪些事件?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