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于1984年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有广西的:( )
A. 南宁 B. 桂林 C. 北海 D. 防城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A. 共同发展 B. 求同存异 C. 求异存同 D. 个别发展
3、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应采取的方式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全部私有
D.全部公有
4、1851年到1864年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A.洪秀全
B.曾国藩
C.杨秀清
D.李秀成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颂扬了一位民族英雄收复新疆的事迹。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6、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7、我国先后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主要得益于( )
A.金融危机的爆发
B.北京上海的争取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海外华侨的努力
8、2020年12月27日,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首播,该剧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定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著名的毛泽东、蒋介石重庆谈判发生在( )
A.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初期
B.抗日战争胜利后
C.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
D.战略决战前夕
10、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因为
A. 最早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B. 最早提出“民主科学”的观点
C. 最早实践中国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D. 最早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1、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D.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
12、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 行业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重比例(%) |
农业 | 4.5 | 52.8 | 43.5 |
轻工业 | 12.8 | 29.6 | 29.2 |
重工业 | 25.4 | 17.6 | 27.3 |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遵义会议在这方面贡献很大,它( )
A.推翻了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B.使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C.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4、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 )
A.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5、“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16、战士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奔赴朝鲜战场,迎战的是(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联合国军
D.日军
17、以下事件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车上书 ②黄花岗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武昌起义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18、《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材料中“群众运动”指的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19、“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894年,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左宝贵
C.邓世昌
D.徐邦道
21、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中美《________》和中法《________》。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_____》,轰轰烈烈的_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3、请依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按时间顺序分别将相应的历史事件填在横线处。并举出最后一项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1890年,_______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1898年,__________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_________;1915年,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____________年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5、19世纪30年代面对鸦片的泛滥,________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53年,为了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开始进行________和西征。
26、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其改名为____________,作为都城。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______
(5)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的是________
28、1900年,_________(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1927年7月,_________(人物)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9、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30、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____;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________。
31、简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32、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那么决定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哪次会议的决议?
(2)我国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哪两个地方的农村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举起了改革大旗?这次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3、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101年来,党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1)哪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被誉为党的历史上“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是哪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4、中国革命道路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自由梦)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工业强国梦)
材料三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3)据材料三,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国民经济建设规划是什么?这一规划执行的结果及意义如何?
(开放繁荣梦)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战略转变”指什么?“战略转变”的开端是哪次重要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