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济宁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这种现象说明

    A.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B.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的时装发展已经领先世界

    D.“文化大革命”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 2、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北伐西征

  • 3、2006年,□□□□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 称为“吉祥的天路”。其中□□□□应填写的是

    A.青藏公路

    B.宝成铁路

    C.鹰厦铁路

    D.青藏铁路

  • 4、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 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B.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 5、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武昌据天下上游,可以直捣金陵,北通燕赵。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自由之魂其返,吾民之气当昌,其在此举矣。”叶圣陶评论的应是

    A.定都天京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 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质变”。这里的“质变”是指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 7、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积极作用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思想启蒙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 8、下图所示人物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他是

    A.黄继光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 9、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西部

  • 10、1949年开国大典时,致电毛泽东主席,希望早日解放西藏的宗教领袖是

    A.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B.阿沛•阿旺晋美

    C.班禅额尔德尼•坚赞诺布

    D.帕巴拉•格列朗杰

  • 11、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

    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C.农民反侵略的斗争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 12、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战后社会改革

  • 13、我国最早设立的自治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普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 14、“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这一年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而载入党的史册,同时又以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载入党的史册”。材料中的“这一年”(     

    A.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B.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15、“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 16、“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距今(2020年)

    A.108周年 B.109周年 C.110周年 D.111周年

  • 17、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A.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 瑞金—赤水—大渡河—金沙江—吴起镇

  • 1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利用卑劣手段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 19、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 20、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建立合作社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现政企分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_____。1912年,_____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 2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______(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2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____(地点)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地点),之后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 24、根据图二写出: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定都在___________

  • 25、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 26、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实施“(       )”的八字方针。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7、______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 28、1927年8月1日,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 29、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

  • 30、根据提示写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人物。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旧制度也开始走向了解体。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苦难历史才宣告结束。

    请回答:

    (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请列举这段时期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列举2例)。

    (2)《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一点?

    (3)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 3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请问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内容分别是什么?

     

  •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

    (2)阐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文献——

    (3)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泰晤士报)这样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价值超过600万磅。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上述材料反映的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其主观原因是什么?

    (3)西方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