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它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灭,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从此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它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2、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下列属于孙中山参与的革命活动是( )
①创立兴中会②建立同盟会③领导武昌起义④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3、陈独秀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是指
A. 民主与法制
B. 民主与道德
C. 民主与科学
D. 科学与道德
4、“两弹一星”指
①原子弹 ②氢弹 ③导弹 ④人造卫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高擎禁毒大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7、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吴起镇会师 C. 三大主力会师 D. 西安事变
8、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打乱了散人"追剿"计划的是
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 C.飞夺泸定桥 D.渡过金沙江
9、“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走向失败。”材料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皖南事变
10、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的是
A.汽车和飞机
B.“两弹一星”
C.设立经济特区
D.籼型杂交水稻
11、下列是小明同学做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B.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C.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
D.在威海卫战役中陈化成壮烈殉国
12、如下图会议记录反映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13、“凡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业)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人官府,罚为奴婢。”材料反映商鞅变法( )
A.奖励耕织,发展农业
B.统一度量,发展经济
C.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D.废除井田,土地私有
14、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突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这次胜利进军( )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5、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其精神本质是( )
A.进行战略转移
B.挽救中国革命
C.坚持北上抗日
D.为人民谋幸福
16、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 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太平天国运动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中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17、某校八年级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找到了以下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 )
| 沙俄 | 法国 | 日本 | 德国 | 英国 |
强租租借地 | 旅大租借地 | 广州湾租借地 |
| 胶州湾租借地 |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 广东、广西、云南 | 福建 | 山东 | 长江流城 |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抗击外来侵略
D.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8、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属于个人层面的是倡导
①爱国
②敬业
③诚信
④自由
⑤友善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9、下面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华民国的建立
20、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听到( )
A.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袁世凯派人杀害宋教仁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1、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内容的填空。
(1)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①__________。而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是②____________。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铁人”③______、“党的好干部”④_______、“解放军的好战士”⑤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⑥ 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_______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___________。
(3)种植园和 _________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4)1785年,瓦特改进的______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23、1935年冬,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8年______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24、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_____)经济特区,该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5、李大钊说:“□□□□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是____
26、(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
(2)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是______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
(4)红军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
(6)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______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集中军队进攻______
(8)1948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包括______战役、______战役和______战役。
27、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说明人世间没有__________的事业,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28、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
29、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________遇刺身亡,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
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________、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30、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31、戊戌变法又称为?
32、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3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人物篇
(1)开国大典上,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是谁?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谁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探究二:探索篇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列举1958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探究三:决策篇
(1)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
(3)中共十五大把什么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探究四:强军篇
(1)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哪支军队?
(2)1964年哪一科技成就的取得,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3)2012年,哪一艘航空母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
探究五:成就篇
(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请写出它的名字。
(3)2001年,我国加入到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4)2012年,中国哪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探究六:感悟历史
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民国通礼,现在尚未颁行。在未颁行之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唯除去跪拜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辛亥革命资料》
材料三 “(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爷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鲁迅在小说《阿Q正传》中描绘辛亥革命,揭示辛亥革命有哪些局限性?
(3)综合以上对辛亥革命意义的分析,你认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