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
A. 消耗战 B. 攻坚战 C. 阵地战 D. 游击战
2、“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抗日战争胜利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B.八路军获得胜利关键是友军配合
C.敌后游击战争必须有友军之配合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是胜利关键
3、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A.道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B.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4、“扩大会(议)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四)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材料所示是某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下列结论与该次会议相匹配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5、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其中的“鬼子”指
A.英国侵略者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日本侵略者
6、1830年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人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的输入 B.虎门销烟 C.清政府鼓励进口 D.鸦片战争
7、“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共一大召开 D. 秋收起义
8、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在延安创作了一部体现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作品。该作品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大刀进行曲》
9、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A.开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打破日本三个月亡中国的迷梦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0、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的“最富天才的创见”是指(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1、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这里”是指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九大
1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其中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
A. 黄兴 B. 毛泽东 C. 袁世凯 D. 孙中山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表明(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十年内战开始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4、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7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新文化、北京大学、科学、文学革命
B.洋务、自强、西学、新式学堂
C.义和团、八国联军、北京、外务部
D.革命、共产党、长征、抗日
15、下列哪一条约使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6、一诺千金,台湾里长刘德文18年背百位“同胞”落叶归根,分文不取。从2003年开始,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的刘德文里长往返台湾大陆数百次,把一百多位在台湾去世的老兵骨灰带回大陆安葬。他的做法(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7、我国疆域辽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8、《狂人日记》《孔乙己》是哪位文学巨匠的代表作( )
A.鲁迅
B.郭沫若
C.严复
D.茅盾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是因为
A.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C.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目前,他正在兴中会成立的地方做客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在( )
A.广州
B.香港
C.檀香山
D.东京
21、上书变法
(1)时间:1894年。
(2)上书内容: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_______,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3)结果:遭到拒绝。
(4)收获: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_______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2、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在中共_________大,这次会议还确立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
23、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解放军与____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4、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______。
25、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__,被侵略军劫掠并烧毁。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壮烈殉国。
26、三民主义: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7、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___________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8、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______
29、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请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政治变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君主立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_______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发明创造: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时代”。
科学理论: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0、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_________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1、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材料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
(2)“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会议内容还有哪些?
(3)这次历史转折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有哪些事让你感到自豪?
32、戊戌变法又称为?
33、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潮流。请回答:
(1)历史上最早的依法治国开始于哪个国家?标志是什么?
(2)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的代表出自于哪个国家?代表性人物是谁?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其名称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也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交锋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事件的地位。
(4)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