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后期,日本人都以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为时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日本正在进行( )
A.大化改新 B.戊戌变法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
2、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你知道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
A.《申报》 B.《新青年》杂志 C. 商务印书馆 D. 京师大学堂
3、外国专家称赞“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中国
4、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5、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葡萄牙
D.美国
6、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成年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未成年男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 5人
B. 3人
C. 2人
D. 1人
7、这是某班同学为历史知识竞赛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你认为横线处应填的内容是( )
时间:1951年 事件: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A.西藏和平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抗美援朝
8、陈独秀在某杂志上对青年提出要求: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该杂志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报》 C.《民报》 D.《新青年》
9、小历同学将以下4课归类为一个专题,该专题体现的主题是( )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清政府的腐败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思想解放的逐渐深入
10、皇帝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不可以被打破?……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中国毕竟因为这场革命打开了通往现代社会的大门。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国之路。材料主要体现出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是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和思想进步
11、下图所反映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2、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 、1992年和2001年,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D.全面立体开放格局形成
13、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指的是
A.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争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4、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地抗争和探索。下列相关表述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B. 英法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C. 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D.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15、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分析下表中数据的变化,最有助于我们理解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的变化 | |
1937年 | 可买两头牛 |
1945年 | 可买两个鸡蛋 |
1946年 | 可买六分之一块肥皂 |
1948年 | 可买五百分之一两大米 |
A.国民党统治迅速覆灭的原因
B.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C.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国民党统治区经济迅速发展
17、为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广东)各地区、各部门停建缓建了大批正在施工的建设工程(如下表)。这种现象应该和什么事件有关( )
| 1960年 | 1962年 |
基建投资 | 14.50亿元 | 3.83亿元 |
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 | 75个 | 34个 |
钢产量 | 8.08万吨 | 2.37万吨 |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改革开放
D.国民经济的调整
18、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其中与①对应的城市是( )
A.福州
B.海南
C.厦门
D.上海
19、二十年前6月30日深夜,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徐徐降下,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结束了。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 )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瑷珲条约》 D. 《南京条约》
20、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创作的。国画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
B.打败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D.解决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1、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22、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建立何种政治制度?
(2)图2人物人物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政党的政治纲领又是什么?
(3)图3杂志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23、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25、1839年6月3日__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26、列举相关历史人物
(1)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战士: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____
(3)“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______________
27、1875年______成功收复新疆。1926年______率领的第四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赢得“铁军”称号。
28、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取得胜利,史称“_____”。
29、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创办《________》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0、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31、阅读下列材料:
……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这是何人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2)他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归纳他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
(4)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2、 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写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名称。制定并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什么?
(3)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文件三例。
(4)回顾中国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3、1936年,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请简述:
(1)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
(1)材料一出自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2)材料二中“他们的行径”指什么?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材料三: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种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对中国有何危害?
材料四:某次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4)根据材料四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张謇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救国主张的?
(5)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