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
2、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这一伟大工程历时九年,不仅展示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更宣示中国推行下列哪一制度的决心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制度
D.和平建国方针
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某班为庆祝党的生日制作黑板报,板报出现了如下板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某地拟建一座革命纪念馆,以纪念1895年由孙中山、陆皓东等领导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这一地点应该是( )
A. 广州 B. 南京 C. 武昌 D. 日本东京
6、太平军在后期节节失败的原因是清军得到了外国人的帮助,这段话反映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 领导集团享乐腐败,进取心衰退
C. 进行武装斗争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7、19世纪60-90年代,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8、1910年京师大学堂设经科、法政科(政治、法律)文科(中国文史)格致科(地质、化学)农科、工科、商科七科。据此可知
A.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
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
C.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有利于科举制的废除
9、东北地区曾流传这样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五事变
10、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1、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2、“近五十年来,中国人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请问中国人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辛丑条约》
14、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习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比喻为“新的长征”。“新的长征”中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6、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7、下列被封为南王的是
A. 杨秀清
B. 冯云山
C. 韦昌辉
D. 石达开
18、《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庄园法庭
D.议会
19、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领导者是孙中山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口号或主张,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变法图强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④②
21、制造借口是列强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惯用伎俩。
(1) 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贸易,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分别以“ ”和“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1900年6月,为镇压 ,英美等八国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2、八国联军侵华:________年6月,为镇压________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________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3、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所有权又归俺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
24、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
25、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图完成
26、请举出与下列历史战役特点相对应的战役名称或军事行动。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
(3)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7、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战争的序幕。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________,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________国。
28、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29、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__,它坚持斗争________年,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30、______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三亿多农民获得土地。
31、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2)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战争中签订的?该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战争中签订的?其影响如何?
(4)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轰轰烈烈,英、美、法等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此时才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产生民族资本主义。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第三阶段: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4)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少民族工业被迫迁入内地,在沦陷区或被日本“委托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沉重打击。
(5)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陷于绝境,纷纷倒闭。
有人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都用一句诗来概括,请你将诗与各阶段相对应(填序号)。诗如下: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3)(4)(5)
33、请说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那是一个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的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从生活到艺术都在虚拟一个“乌托邦”式的极乐世界。农民业余作者创作的《共产主义在前头》宣传画,画面配了这样一首诗:“跃进起来已很久,一天等于二十秋,打破保守赶快跟着走,共产主义在前头。”不仅绘画如此,其他的文艺也是这样。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就创作了《迎春序曲》诗歌,高昂地呼喊:“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以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
——吴继金《“大跃进”时期的政治宣传画》
(1)“大跃进”这一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