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2、小颖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这样一段描述:“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役后,清军退入威海卫,使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败。”该战役是( )
A.半岛海战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1860年12月,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化工业出现了,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材料反映的洋务运动评价准确的是(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推翻清政府
D.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4、近代化就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5、电影自近代传入中国后,把市民从家庭引向社会,把商人、绅士从公所、“堂会”戏场等引入大众文化娱乐场所,使传统文化生活的个体性、家庭性欣赏转化为集团性、社会性消费。据此可知,电影的传入( )
A.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B.改变了市民文化消费形式
C.加深了市民对异域文化的了解
D.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新思想
6、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政府官员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
A.平等的思想
B.自由的思想
C.共和的观念
D.博爱的观念
7、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8、下列有关人民空军发展史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
A.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早期的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
C.“一五”计划期间国产歼击机装备部队
D.改革开放后,我国结束了引进国外先进战机的历史
9、“再现历史场景,宏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抗击侵略的悲壮景象,应选的素材是 ( )
A. 中法大战 B. 收复新疆 C. 黄海大战 D. 抗日战争
10、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的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1、近代以来,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下列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 地域分布——集中于沿江沿海 B. 发展重点——重工业
C. 资金技术——缺少落后 D. 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13、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下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枫叶”并获得土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
A.将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B.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C.粮票、油票等的流通
D.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5、如下图中这个面带喜悦的农民,肩膀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贵元分到十一亩田地。这个情景说明当时中国实行的是(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16、《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的社评。社评讲的是
A. 西安事变
B. 重庆谈判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1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8、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 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建立了空前团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英勇地抵御日军侵略
C.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上消灭了矢量的白伪军
D.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对中国进行大力支持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 英国、法国
B. 英国、美国
C. 俄国、日本
D. 英国、俄国
20、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22、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
23、____________年,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
2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25、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曾经攻占南京,改名_______,定为都城。
(2)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6年_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937年的__________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中国人民艺术家”是___________,“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是___________。
26、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主张西藏和平解放的宗教领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
(3)被誉为“铁人”----
(4)战斗英雄,严守潜伏纪律被火吞噬----
28、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内容的填空。
(1)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①__________。而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是②____________。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铁人”③______、“党的好干部”④_______、“解放军的好战士”⑤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⑥ 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29、1990年,习近平曾创作一首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该词追思的“好官”是______。同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铁人______。
30、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1、先进的理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是哪次会议?
(2)在哪次会议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32、下图人物?
33、实现与维护国家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说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祖国统一大业的迈进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此法案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3)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回归问题?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
(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请说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什么?
问题四:感悟提升
(6)请结合上面问题的学习,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34、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到2018年,历时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围绕以下任务完成探究活动。
任务一【对比中解彝历史事件】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遵义会议一样,都是在党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会议,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根据下面示例,请你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一简要说明。
【示例】遵义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
任务二【导图中探索历史过程】
(2)根据下图归纳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和特点。
(3)观察下图,指出山西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处于哪一层次?是何时开放的?
任务三【史实中阐释历史结论】
(4)20世纪后半期,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结合史实阐述邓小平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