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经传奇的三起三落,后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人物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习近平
2、下图为某条约的规定。据此推知,该条约使( )
第10款: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
A.中国人民的负担日益沉重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C.科举考试的规则被迫改变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朝廷
3、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讲话中提到,“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据此推断,毛泽东提及的是
A.“双百”方针
B.“863计划”
C.科教兴国战略
D.新发展理念
4、对于孙中山参加革命以来的重要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
① |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
②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③ |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④ | 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A.①明确了同盟会的政治目标
B.②的主张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得到了实现
C.③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D.④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5、某电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罗马帝国》,导演让第一位罗马帝国皇帝上场试镜,这位剧中人物是()
A.凯撒
B.屋大维
C.伯利克里
D.汉谟拉比
6、某学生在历史课上读到:“维新派宣传‘兴民权’,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判断该课主题应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7、从下列哪部文艺作品能让你深刻感受到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战斗事迹( )
A.电影《开国大典》
B.电影《上甘岭》
C.小说《平凡的世界》
D.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8、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实现人民公社化
9、时间换算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下图台历所示“中华民国卅八年”是公元( )
A. 1938年 B. 1948年
C. 1949年 D. 1950年
10、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每个时代都有流行的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新鲜词汇也层出不穷,以下词汇不属于此类的是( )
A.刷视频
B.直播带货
C.广场舞
D.上山下乡
11、下图是2017年发行的建军90周年纪念币,纪念币上的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设定“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
A.武昌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12、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机关刊物是( )
A. 《民报》 B. 《万国公报》 C. 《湘学报》 D. 《知新报》
1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5、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印度的这一行径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方针
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D.维护领土的完整
16、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这次起义是( )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7、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掲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 )
A.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C.不畏艰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18、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19、2017 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横线处应填入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谢晋元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运动。1966年夏,( )全面发动起来,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一 ______ 。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一 ______ 。
(3)李宗仁指挥的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______ 。
(4)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______ 。
23、被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____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
24、签约对象: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________国。
25、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 影响 |
辛亥革命时期 | 平均地权(或民生主义) |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
建国初期 | 农民土地所有制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①_____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___②___准备了条件 |
三大改造时期 | ___③___ |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__④____ | 人民公社化 |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___⑤____ |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
启示 | ⑥_________ |
26、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1984年,《 》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史册。
28、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选举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___________正式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使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等,《_____________》使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了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战略决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请分别举出“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的事件。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3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3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简述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1915年年底,蔡锷、唐继尧等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四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多万元 |
材料五 民国初年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全球通史》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又修改总统法的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护国军展开的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全球通史》称“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