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玉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háng)辈       (bàn)     (kuàng)          (chè)大吾

    B.(wò)旋          (fú)射       (zhèn)撼          销声(nì)迹

    C.(jiāng)然       (lì)        (jūn)裂          (zhǎng)鹰飞

    D.两(xī)            (zào)     (jiān)默          (jiá)然而止

  • 2、人无信则不立,班级要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哪个故事不符合这个主题? (     

    A.季布一诺

    B.负荆请罪

    C.商鞅立木

    D.曾子烹彘

  •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乌云是凶悍的是可怕的。_________________雨后的天空,再也看不见乌云。

    ①狂风骤起,呼啸着肆虐着一切。

    ②片刻间,乌云好似百万神兵迅速飞进了战场。

    ③雷电中,风愈发肆无忌惮。乌云在哭,在宣泄,抑或是……

    ④接着,是声声霹雳的巨响,令天地亦为之动容。

    ⑤ 在战鼓的号召下,雨瓢泼一般撞向大地,击打着每一块土地。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②③①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扶(chān)   枝(qiú)##dot##    挺立(jiàng)   决荡(héng)

    B.鞭(qiào)     临(bīn)   惨绝人(huán)     乏其身(kòng)

    C.立(chù)     邪(bì)       无所顾(jì)        春寒料(qiào)

    D.鲜(yú)       本(juàn)   恹欲睡(yān))     舻相接(zhú)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背诵

    (1)   。《长歌行》

    (2)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造化钟神秀,   。《望岳》

    (4)感时花溅泪,   。《春望》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8)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表现乡愁的的诗句: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请从下列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他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红色精神”。

    (1)毛泽东   (2)彭德怀   (3)朱德     (4)徐海东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用农历记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材料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材料四】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链接】

    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我国古代用农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判断下列与原文内容表述不相符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C.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4】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找出下列说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B.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黄庭坚就写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C.“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陆游这句诗反映的就是这个节气特征。

    D.“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

    【5】根据常识判断下列诗句与所写节气不相对应的一项是(     

    A.宋·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

    B.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谷雨

    C.唐·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

    D.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人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成,总有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提示与要求

    (1)诸根据所写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格、认识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