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促进了近代中国人迅速地觉醒。
B.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慷慨激昂地狡辩,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C.看到平时受大家白眼和嘲讽的他竟获得二等奖,大家张目结舌,羞愧得无地自容。
D.不急功近利,而是潜心日积月累,进行大量阅读,写作时自会有妙手偶得之佳句。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这句话中的问号使用正确。
C.“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句话语序不当,应将“纠正”与“指出”调换位置。
D.“能够帮助朋友,是一件令人欣喜和自豪的事。”这句话中“帮助”“欣喜”都是动词。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ào) 诘责(jié) 振聋发聩(kuì)
B.炽热(chì) 踌躇(zhú) 深恶痛疾(wù)
C.婆娑(suō) 濒临(bīn) 惟妙惟肖(xiào)
D.嶙峋(xún) 喧嚣(xiāo) 络绎不绝(yī)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B.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
D.他接受母校邀请参加校庆,乘坐飞机回到母校还是迟了,可谓是不速之客。
5、诗歌鉴赏
天末①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③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⑤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天末:天的尽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君子:指李白。③江湖:指充满风波的路途。④魑(chī)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⑤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秋风起兴,看似不经意的问候和寒暄,写出了茫茫人海世路凶险,给全诗笼罩了一片悲愁的气氛。
B.颔联写出了诗人和李白远隔千山万水,信息不通,担心李白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境,惆怅的心情只有靠来往的大雁传递。
C.颈联通过议论表达了李白流放夜郎是遭奸邪势力诬陷的,写出了许多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意味深长。
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因为李白的遭遇和屈原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遥想李白会向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
【2】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经典诗文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表达作者誓死忠君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整理《傅雷家书》阅读分享卡,依据提示完善下表。
语段 | 批注 | 整理发现 |
A.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 “没一天不想着你”采用①_________,表达傅雷爱子情深。 | 批注角度很丰富,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体会家书的情感。 从关键词句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还特别关注了标点、句式在传情达意上的效果。 |
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 | “ ________”一句表明傅雷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感创伤。 | |
C。长此做去,不但你的演奏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而且你一般的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锻炼。孩子!记住这些!深深的记住!还要实地做去!这些话我相信只有我能告诉你。 | ③____________(结合划线句子,按照“整理发现” 一栏的提示完成批注)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简要说明选文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从选文第③段或第⑤段中任选一例,说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两种),有什么作用。
【3】文中运用了好多副词、描写性词语,语言准确,耐人寻味。请你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例进行品析。
【4】本文为何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凝视天空,捕捉自然的深邃高远;凝视父亲的背影,读懂亲情的挚真厚重;凝视一本书,感悟经典的奥秘真义……凝视,让我们学会深度思考;凝视,让我们学会发掘美好;凝视,让我们对世界赋予爱与尊重……一次凝视,往往是一次灵魂的漫步,情感的咀嚼,思想的升华。
请以“凝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作;(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