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昌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呼   笔/点 落/巧妙绝 天/差不齐

    B./编   遒/脖/心宽体 使/鬼使神

    C./然   要/边 急/气吁吁 叱/惊不已

    D.簌/天   妥/字/金蝉脱壳 栅栏/姗来迟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羁(pàn)  旋(wò)     辈(háng) 熙然(xī)

    B.惘(chàng) 幽(qiǎo)   立(yì)   然回首(mò)

    C.闭(sè)   掇(cuàn)   (pàn)   垂珠联(lóng)

    D.杂(rǒng)   (kuāng) 然(qiāng) 然而止(jiá)

  • 3、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 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毛骨悚然的地步。

    C.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D.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情感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2】曹雪芹非常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红楼梦》里借香菱之口评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体现了卖炭翁卖炭路途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1)读书卡片

    书名:《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昆虫家。

    (2)阅读后,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这本书。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觅记忆的声音

    柳萌

    ①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这些有特点的声音,即使在黑夜里听到,都会让你准确地判断,你此刻在什么地方。

    ②比方,我家乡宁河青青稻田里,夏日那一片清脆的蛙声;比方,我去过多次的北戴河,傍晚那海浪扑石的涛声;比方,我游玩过的川地成都,茶馆堂馆冲水的壶声;比方,那年独坐莫斯科河边,白桦树在风中摇曳的响声;比方,漫步音乐之都维也纳,无处不闻的优美琴声,如此等等,都成了我记忆中的声音,只要一想起这些地方,那声音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耳边回响。

    ③这次来到广州番禺,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现代感。城市充沛的活力,犹如南方的阳光,灼开了我昏花老眼,我真想看看,早年芭蕉树丛的景色;然而,触目可见的只是零散芭树,倒是有众多新鲜花木,不时拥到我的眼前。旧景不再,旧情依然。

    ④在参观空闲小憩时,在一家茶厅饮茶赏乐,听着优美的广东音乐,立刻让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听到的这南国的声音。那声音比之现在听到的,好像更悦耳、更美妙、更抓心,更充满化不开的韵味儿。是呵,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高》还在吗?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那《平湖秋月》的旋律还那么优美吗?我在询问,更想寻觅。我询问的是广东音乐,我寻觅的是我的生活。

    ⑤我第一次到广州,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10月。火车到达的时间是在晚上,走出灯火辉煌的火车站,像到每个陌生城市一样,我想捕捉异样的景色,然而,我看到的却别无二致,在失望中忽然听到,那唯有广州才有的声音——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还有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于是我兴奋地跟同伴说:广州这座城市太有意思了,用独特的美妙声音,向远方客人问候!这声音是生活的交响,这声音是远古的足音。这声音中的景色,如同一小幅油画,保存在我记忆的相册里。

    ⑥后来我又多次来过广州,广州的高楼多了,广州显得洋气了。然而,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木屐被柔软塑料鞋代替;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只在餐厅里会偶尔听到,街头响起的大都是流行乐曲。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时代的进步,生活必然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彼此间多些宽容,才会和谐。而我,依然怀念那逝去的记忆中的声音。

    ⑦这次来到广州番禺,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同样在任何地方都未听到,原以为,那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大概也不会再飘出来了。谁知在那个休憩的茶厅,却举办了一次广东音乐演奏专场,而且还有醇厚的女声伴唱,着实让我过了把广东音乐欣赏瘾。当然,比这更欣慰的是让我知道,早年记忆中的广州的声音,并没有在这块土地完全消失。

    ⑧除了这古老的广东音乐,在番禺,我还寻找到了另一种乐音,它比之柔美的广东音乐,更有着震撼心魄的巨大力量,这就是番禺人冼星海的乐音。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出生于番禺榄核镇一个渔民之家。可能是这块土地的乐音,滋养了他的音乐天赋,闯荡过的纷繁的大千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和心胸,他用跟乡贤们同样的音符,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我曾经在晚霞落尽的壶口,借助微弱的光亮欣赏瀑布,那壮阔的阵列,那震撼的响声,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兵马,扶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扑面而来而后又渐渐远去。此时我分明清晰地听到了,黄河的吼声,太行的号声,让一个不肯屈辱的民族,昂首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星海是可敬的,番禺应自豪。

    ⑨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表述声音。我发现当代的番禺人,更喜欢用新的声音,倾诉对新生活的感受。这新的番禺的声音是大夫山公园的潺潺流水声,是沙湾活动中心的击乐声,是建设工地搅拌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寄托了番禺人的无限向往,这声音滋润着番禺人的心田。

    【1】作者到广州寻觅到的声音以及当时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寻觅到的声音

    感受

    第一次到广州

    悠扬舒缓的广东音乐、噼噼啪啪的木屐声

    兴奋

    中间多次到广州

    遗憾,但并不惆怅

    这次到广州

    【2】作者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在作者看来,广州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高》还在吗?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那《平湖秋月》的旋律还那么优美吗?

    【4】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

    【5】请你将下面的链接材料与本文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对比,概括两段文字中壶口黄河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各自抒发的情感。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梁衡《壶口瀑布》)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旅途中,你可能会看到独特的风光,产生独特的体验。走过江南的园林,或走过西北的戈壁,抑或走过北方的原野……你有过怎样的体验?请讲述你的一次旅途。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600字左右,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