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揭阳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下面新闻的标题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A.文化和旅游部传来喜讯

    B.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居世界第一

    C.太极拳、送王船申遗成功

    D.42个非遗项目令人瞩目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决别  嶙峋  罅隙  自出心栽

    B.消逝  燥热  推祟  巧妙绝伦

    C.温训  平庸  狼藉  鹤立鸡群

    D.不辍  差使  主宰  惟妙惟肖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洲区40强赛最后一轮比赛结束,中国队经过抑扬顿挫一波三折的赛程,最终以第12名身份跻身亚洲区12强赛。

    B. 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C.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刻(juān) 首(qiáo) 行(lǚ) 振聋发(kuì)

    B.然(qiǎo) 杆 (wěi) 杀(lù) 负顽抗(yú)

    C.要(sài) 蓝(zhàn) 改(cuàn) 锐不可(dǎng)

    D.退(kuì) 慷(kài) 息(píng) 成功舰(zhuó)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释】①碛(qì):沙石地,沙漠。②从远使:指在安西都护府任职。③汉月:汉家的明月。借指故乡。④寻河:汉武帝时,张骞曾探寻黄河源头。这里运用典故,意喻西行极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来看,诗歌与送别相关,是诗人在边塞送自己友人回京时所作。

    B.首联“一身”和“万里”,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边塞遥远的特点,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胆魄和勇气。

    C.颈联采用夸张和运用典故的手法,既写出旅途的艰辛,又描写出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饱含着诗人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

    D.诗人送别友人时想到了家人,在酒醉中写下家书,托李判官带给家人。

    【2】“汉月垂乡泪”和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修辞手法和抒发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用诗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8)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9)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10)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  

    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成语里有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细读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3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对详细介绍四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详细介绍“响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 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 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D. 详细介绍“阳春白雪”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就有高雅音乐。

    5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与其他两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 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有一种生活叫“读书”,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乐事。书是森林,可以栖息疲惫的心灵;书是甘露,可以滋润龟裂的心田;书是砖瓦,可以构筑知识和人格的大厦。与好书亲近,当诵之于口,得之于心,发之为文,含英咀华中成就书香丰盈的人生……

    请就你初中阶段读过的某一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600字;(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