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按照文章说明的对象,我们常常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苏州园林的门和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这句话的主干是“门和窗都是上品”。
C.《周亚夫军细柳》中有不少词语都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揖”指拱手行礼,“拜”指行跪拜礼。
D.“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是祈使句。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检查句子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必要时用上“提取主干”的方法,就不难发现这类语病。
B.我们学过的游记各具特色。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兼用了散文和小说笔法;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不以人的游踪为线索,而是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展现丽江的美。
C.古代散文内涵丰富。《庄子》想象奇特,《北冥有鱼》中的鹏鸟是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形象;《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文章。两者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D.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共给三个人做传,这三个人分别是音乐家贝多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雕塑家米开朗琪罗。
3、(题文)选出《答谢中书书》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 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 描写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
C. 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节奏感强。
D. 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抒发了作者为能和谢灵运比肩而自得。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促进了近代中国人迅速地觉醒。
B.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慷慨激昂地狡辩,但这一切都是徒劳。
C.看到平时受大家白眼和嘲讽的他竟获得二等奖,大家张目结舌,羞愧得无地自容。
D.不急功近利,而是潜心日积月累,进行大量阅读,写作时自会有妙手偶得之佳句。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个字的意蕴,说说这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浣溪沙》)晏殊)
(2)《赤壁》一诗中,作者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饮酒其五》陶渊明)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957年3月18日深夜于北京
你该记得,胜利以前的一年,我在上海集合十二三个朋友(内有宋伯伯、姜椿芳、两个裘伯伯等等),每两周聚会一次,由一个人做一个小小学术讲话:然后吃吃茶点,谈谈时局,交换信息。那个时期是我们最苦闷的时期,但我们并不消沉,而是纠集了一些朋友自己造一个健康的小天地,暂时躲一下。你现在的处境和我们那时大不相同,更无需情绪低落。我的性格的坚韧,还是值得你学习的。我的脆弱是在生活细节方面,可不在大的问题上。希望你坚强,想想过去大师们的艰苦奋斗,想想克里斯朵夫那样的人物,想想莫扎特,贝多芬:挺起腰来,不随便受环境影响!别人家的垃圾,何必多看?更不必多烦心。作客应当多注意主人家的美的地方;你该像一只久饥的蜜蜂,尽量吮吸鲜花的甘露,酿成你自己的佳蜜。何况你既要学piano(钢琴),又要学理论,又要弄通文字,整天在艺术、学术的空气中,忙还忙不过来,怎会有时间多想邻人的家务事呢?
【1】以上语段选自《____________》,是作者写给他的儿子____________的书信。
【2】【乙】选段作者为什么回忆在上海和朋友聚会的事情?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酋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裘明,对时闻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邀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一一在那之前,儿意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怏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最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覺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文章第①段引用《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实验表明, 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
【3】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中与原文表达一致的是( )
A. 儿童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只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才能完全形成。
B. 7岁时,大多数孩子的童年记忆迅速衰退。这是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
C. 在生命的进程中,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常常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D. 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对他们而言就会显得越漫长。
9、作文
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备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
请以“爱还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3)恰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写出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