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宜昌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组是( )

    A. 掇(cuān)   脑( bàn) 闭(sè )   销声迹(nì )

    B. 旋(wò)   泽(zhǎo)   两(xī)   词夺理(qiǎng)

    C. (bì)   徨(páng)   绕(yíng)   怒不可(è)

    D. 诚(qián)   怠(xiè) 顶(qióng) 目神迷(xuàn)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林/浩   杆/纤   由/无动于   咆/惟妙惟

    B.皱/腾   琐/凋   慈/劳任怨   推/峦叠嶂

    C.枝/劲   年/序   劣/深痛疾   联/交头

    D.躇/田   鲜/防   强/头倔脑   裁/摩肩接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鲁迅的散文《社戏》,以自由的笔法,抒写了他少年时代关于社戏的生活记忆。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 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为贵族文人所作。

    C.古代文体中的“记”,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核舟记》侧重记物,《桃花源记》侧重写景,《小石潭记》侧重抒情。

    D.“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黄发、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及笄、弱冠等。

  •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汉阴”即指汉水南岸。

    C.《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书开创了断代史书的形式。

    D.“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4)《饮酒<其五>》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雁门太守行》声色两面勾画一幅激烈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肃杀氛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①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②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③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④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⑤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⑥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⑦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碾米佬

    ①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岁月,我一共聆听过二十几位老师的教诲。而今,我参加工作也已十多年了,众多思师的形象在我脑中早已经面目模糊,甚至连名字也无法记起,唯有“碾米佬”老师的身影,每每会在不经意时从我的心海深处泛起,久久挥之不去。其实,他的面容我已记不得了,有时候努力地回想,也是只记得他全身裹着灰白米糠站在教室门口的风尘仆仆的身影,还有那一瘸一拐地孤独离开的影,两者在我脑海里交替掠过,让人唏嘘。

    ②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就读于偏僻乡间的一所小学。新学期开始,就传个消息——原来的女老师被调走了,而新老师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张黝黑的脸,头发短短的,缀着补丁的粗布褂子上沾着一道道的米糠粉,磨破了的裤脚上还勾着一堆细碎的稻谷壳。哼,这样也能是老师?果然有同学“揭露”新老师是他们村的碾米佬,他们叫他“阿称”,因为他总是用一杆很粗很长的称来称是我们便跟着大人一起他“阿称”,从未叫过他老师。

    ③当时的老师是包班的,一个人负责一个班的语文、数学、唱歌、画画、体育等所有课程,但是自从“阿称”成了新老师,我们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唱:体育课的快乐。“阿称”总是教我们读一些生字、或者讲一下数学后就布置作业让我们写,然后,“咔哒”一声把我们往教室里一锁。他匆匆忙忙地跑出去:不见了人影,天擦黑了才又匆匆忙忙赶回来开门,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搓鼻子笑一下,然后站在门口等我们背好书包。跟“阿称”同村的男同学很有经验地说:“准是又去碾米了,这个死‘阿称’!”据说,“阿称”当老师是临时救场,没有工分的,碾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才给记工分的,碾米才是他的本职工作,才给计工分。

    ④每天下午,小操场上别班同学上体育课高兴得大呼小叫,而我们被镇在教室里像被囚禁的鸟雀,我们扒着门缝恨“阿称”恨得要死。也不是没努力“出逃”,可教室四面是厚厚的土墙,高高的木窗包裹着粗壮的四方窗棂,我们十多个人曾经想尽办法也爬不出去,便只好自寻乐子,在教室里踢毽子、跳草绳、抛课本、石子、吵嘴打架……有两三个女同学是背着弟弟妹妹来上学的,把那些小屁孩弄哭看谁的鼻子吹出的泡泡最大,成了无聊的我们的保留节目。

    ⑤后来,我们终于不被锁了,因为“阿称”跛了——什么原因我记不清了——反正再也干不了碾米的活了,于是他开始专心地包班教我们了。他不知道从哪里扛来一个巨大的算盘,挂在教室泥土斑驳的黑乎乎的墙上,教我们背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手把手教我们珠算。别的班级是不学这个的,只有我们天天地背着算着,忙个不停。一旦有人算错了,“阿称”也不生气,只是带着我们重新再算。一旦所有人都算对了,他就会涨红脸呵呵地笑,好像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有时候我们算得累了,就会抗议,然后大呼小叫地出题考他,怪的是不管我们怎么考,只要他拿起算盘啪啪打几下就会算得又快又准。大家也曾议论,想来是他每日碾米称米练出来的吧,私底下却也佩服他有些能耐,便肯老老实地随着他学了,于是他教地越发起劲,粗壮的大手把算盘打地啪啪作响,黝黑的脸上时常闪着亮光。这时候,我已经忘记他原本是个“碾米佬”了。

    ⑥那时候家长们每天在地里秋收忙得要死要活,根本不管我们做不做作业,但阿称”每次都认真批改,谁偷懶都不行,字写错了得重写,数算错了得重算。有一天,有同学因为又做错题被“阿称”批得狠了,恨恨地喊道:“你又没有工分,根本不是老师!”“阿称”一愣,咧了咧嘴角想尽力扯出一丝笑,却终于如被戳瘪的皮球,垂下头默默地走出教室。透过敞开的门,他只留给我们一个一瘸一拐的背影落寞而悲伤。大家都耷拉着头不作声了,我趴在桌子上看着墙上的算盘,胸口有种闷问的疼。再后来,学校来了一个新老师,我便再没见过“阿称”了,也不知道他又去做什么工了。

    ⑦现在想想,在那个用工分才能换来粮食的年代,“阿称”被過着白给我们这群皮孩子当老师,该有多么愤愤不平啊!可他仍然每天坚持给我们上课。在那个出行全靠双脚的年代,每天在碾米房和学校之间来回奔跑,我不知道“阿称”是如何累得气喘如牛的,不知道他在奔跑的过程中是否有过怨或恨,也不知道后来当他拖着残腿艰难地走在泥路上时是如何的失落和无奈,更不知道在被我们不懂事地伤害时是如何的痛苦和自我救赎。我只知道,日渐长大、了解世事的我,越发被他所折服。如果有一天我遇到“阿称”,我想告诉他,虽然从没叫出口,你却是我最怀念的老师。

    (注释)①称:同“秤”。

    1选文中三次写到“阿称”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1)用沾满米糠粉的大手搓搓鼻子笑一下。

    (2)他就会涨红脸呵呵地笑。

    (3)咧了咧嘴角想尽力扯出一丝笑。

    2结合选文②-⑦段内容,简要概括“我”对“阿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服、怀念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于是他教地越发起劲,粗壮的大手把算盘打地啪啪作响,黝黑的脸上时常闪着亮光。

    4选文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

    请以“我生活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