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谦逊(xùn) 胡髭(zī) 号叫(háo) 衔觞赋诗(shāng)
B. 干涸(kū) 媲美(pì) 牟取(móu) 即物起兴(xìng)
C. 家醅(pēi) 苋菜(jiàn) 哂笑(shěn) 龙吟凤哕(huì)
D. 咫(zhǐ)尺 执拗(niù) 阴翳(yì) 相形见绌(zhuō)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如何开展“致敬英雄,感恩守护”活动,在全校同学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生辰纲是指成批运送的新年礼物。
B.在汉语中表示年龄的词语很丰富,其中“总角”表示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D.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双重特征。《南京大屠杀》就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包罗万象,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B. 人类在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以后,就可以将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了。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衬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结合内容分析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小语同学想要在演讲稿里引用一些恰当的古诗文来增添文采,请你帮她填写空格。
演讲主题 | 引用诗句 |
自然之趣 | 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王绩《野望》) |
几处早莺争暖树,(2)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
报效祖国 | 报君黄金台上意,(3)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
时光易逝 | (4)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坚贞不屈 | (5)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
思念家乡 | (6)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惫斯那光亮的脑袋里或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们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已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普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平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图。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结合选文,概括螳螂捕蝉的过程。
【2】联系原著,说说螳螂还有哪些习性?
【3】鲁迅曾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选文及原著其他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篇,阿发拔后篇,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轮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吟附“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乙】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国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痒,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分析【甲】文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请赏析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从描写角度)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从修辞角度)
【3】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的经历吧,请仿照选文的写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你们游玩的快乐。(30字左右)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入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走的……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人生正是由无数次经历组成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以《经历是一种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