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氛(fèn) 翘首而望(qiáo) 滞留 正襟危坐
B.掠过(lüè) 屏息敛声(píng) 瞬间 藏污纳垢
C.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ǎo) 沸腾 眼花潦乱
D.敦煌(dūn) 沿溯阻绝(sù) 禁锢 震耳欲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东别出心裁,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D.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虹湾着陆,是201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想起9.3阅兵式上的盛大场景,使我热血沸腾,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烟花三月”旅游节已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成效性最强的旅游节庆品牌。
B. 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
C.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做好城市交通“治堵”工作,关键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5、赠刘景文①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友谊颇深。②擎雨盖:指荷叶。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述诗歌前两句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
(1) 淮南秋雨夜, 。
(2) ,相伴过年华。
(3) ,怅望青田云水遥。
(4)无丝竹之乱耳, 。
(5)浊酒一杯家万里, 。
(6)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他神驰宇宙豪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①《水浒传》是由 (作者)收集、整理、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描写 (朝代)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②请补全回目: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拳打镇关西;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活捉史文恭。
③“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个情节?主要策划者是哪两个人物?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三峡
王充闾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淼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始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再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卒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作家梁衡在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恩录》的自序中说“大自然对人的赐予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空气水分,粮食蔬菜,给人生存的条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圆,名山秀水,给人享受的环境。”通观全文,《读三峡》是从哪个角度介绍大自然对人的赐予的?作者读取到了三峡的哪些美?请简要概括。
【2】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的“摊开”一词用得好,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妙处。
【4】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将三峡山比作版画和水墨画,突出山的什么特征?请根据郦道元《三峡》中关于三峡水的描写,也将三峡的水比作某类绘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三峡水的特点。
链接材料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链接材料2:绘画有六大种类:素描(使用相对单一的色彩并借助明度变化来表现对象的一种画)、中国画(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水粉画(使用水调和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油画(以油料作为颜料溶剂和稀释剂的油彩作的画)、水彩画(以水作溶剂和稀释剂的颜料作的画)、版画(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
【5】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游记散文的共同特征。请结合梁衡《壶口瀑布》最后一段和本文的最后一段,分别谈谈两位作家对山川胜景的感受。
链接材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壶口瀑布》
9、读读以下材料,这段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
或走,或跑;或立、或卧。一只木偶,活灵活现地表演。许多人在看,不住地鼓掌。人们都说:演得像,演得好!木偶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别看木偶在台上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到后台看看,有几根绳在牵着他呢?
写作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