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数奇不偶(《核舟记》)
B.此中人语 语焉不详(《桃花源记》)
C.犬牙差互 参差不齐(《小石谭记》)
D.君子好逑 好事多磨(《诗经·关雎》)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
②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
③《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④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
⑤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⑥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A.④②③①⑤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⑥⑤ D.①②③⑤④⑥
3、找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旅游旺季,开往名胜景点的车辆络绎不绝。
B.他说起话来惟妙惟肖,办起事来头头是道。
C.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要盲目发展。
4、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嘱 手卷 白手起家 B.仲裁 绯红 抑扬顿挫
C.娴熟 推崇 杏无消息 D.胆怯 尉勉 任劳任怨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诗中却说“风烟望五津”,请谈谈你的理解。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分别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6、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烽火连三月,______。(杜甫《春望》)
(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5)______,______”写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神往。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大笔渲染“(6)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在船移景换之时,也给读者呈现了一副辽远无际的原野:“(7)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是____,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________。
8、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乌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略,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晚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事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即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1】阅读第④-⑩段,看看作者都到了哪些地方?寻到了哪些“野”的东西?内心的感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将之填写在表格内。
所至 | 所见 | 内心感受 |
进山后 | 不少游客 | (4) |
(1) | 野花、枫叶、小溪 | (5) |
静坐溪水边 | (2) | 爱不释手 |
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 | (3) | 一往情深 |
出山 | 秋阳 | (6) |
【2】请从描写方法或用词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
【3】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等语句,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来临。
B.文章第④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
C.文章第⑤段中“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一句,表现作者因有先于自己叩访此地的人而表现出内心的懊悔。
D.文章第⑧段中加点的叠词“久久”“匆匆”,表现出作者对山间空旷、幽静与山间自然纯正事物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
9、题目:生活因_____________而美好
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