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所以,作者不可以只为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而发挥想象来填补事实空隙。
B.《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写的一篇短文。苏轼,字子美,号香山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颈联上下句是对仗句。
D.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特点。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你憧憬的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不是悲观失落、心灰意冷,而是科学分析和调整目标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当你面对进退得失心生烦恼的时候,______,内心保持宁静、淡泊,生活才不会被牵绊和束缚。
A.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B.想得开,看得透,放得下
C.放得下,看得透,想得开
D.看得透,放得下,想得开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谢(diāo) 洗涤(dí) 虬枝(qiú) 纵横驰骋(chéng)
B.罅隙(xià) 黏土(nián) 辟邪(pì) 拭目以待(shì)
C.题跋(bá) 媲美(pì) 濒临(bīn) 娓娓道来(wěi)
D.镌刻(juān) 遒劲(jìn) 纤维(xiān) 潜滋暗长(qián)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志高﹣﹣担任大丰银行会计主任(《红岩》)
B.唐僧﹣﹣朱紫国行医(《西游记》)
C.姜维﹣﹣兵败牛头山(《三国演义》)
D.阿廖沙﹣﹣买童话书被打(《童年》)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北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好友刘敞赴扬州任官,欧阳修便作此词送给他。欧阳修曾于仁宗历八年(1048)知扬州,词中所写平山堂是其任职扬州时所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
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看似寻常,实则凄婉哀伤。
C.“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一句流露出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垂柳;下片勉人劝己,写人生感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妙处。
6、默写古诗文。
①觉鸬鹚毛色下, 。
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② 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③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忽见陌头杨柳色, 。(王昌龄《闺怨》)
⑤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林则徐 自题联)
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7、名著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星照耀中国》客观记录真实事迹,闪耀着革命人物勇敢、坚强、乐观、奉献的精神光辉;《昆虫记》生动描述昆虫的生命过程,彰显了法布尔求真求实、努力探究的科学精神。请在这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收获了怎样的精神财富。(100字左右)
8、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
余秋雨
一
①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
②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保姆说曾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
③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④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由她包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⑤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二
⑥医生问我妻子,妈妈一旦出现结束生命的信号,要不要切开器官来抢救,包括电击?妻子问:“抢救之后能恢复意识吗?”医生说:“那不可能了,只能延续一两个星期。”我们决定:让妈妈走得体面和干净。
⑦我们知道,妈妈太要求体面了,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优雅,语言永远平和。到晚年,她走出来还是个“漂亮老太”。为了体面,她宁可少活几年,哪里会在乎一两个星期?
⑧一位与妈妈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教授很想邀我参加他们的一次考古发掘研讨会,三次上门未果,就异想天开地转邀我妈妈到场。妈妈真的就换衣梳发,准备出门,幸好被保姆阻止。妈妈去的理由是,人家满头白发来了三次,叫我做什么都应该答应。妈妈内心的体面,与单纯有关。
⑨妈妈如果去开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她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只是来替儿子还一个人情,只能微笑,不该说话,除了“谢谢”。研讨会总会出现不少满口空话的人,相比之下,这个沉默而微笑的老人并不丢人。在妈妈眼里,职位、专业、学历、名气都可有可无,因此她穿行无羁。
三
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弟弟完全是在妈妈的手臂上死而复生的。年轻的妈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一遍遍在路边哭泣、求人。我和大弟弟都无数次命悬一线。由于一直只在乎生命的底线,所以妈妈对后来各种人为的人生灾难都不屑一顾。
11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离不开灾难,因此从未害怕灾难。我历险4万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妈妈,那4万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迹。
12妈妈,这次您真的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灭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
13我和妻子在普陀山普济寺门口供养了一棵大树,愿它能够庇荫这位善良而非凡的老人,即便远行,也宁谧而安详。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母亲是“善良而非凡”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作者是如何做到把对母亲的感情写得真挚深切、十分感人的?试举例分析。(不超过150字)
9、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④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
(1)请以“__________的味道”为题,在横线上填上不超过四个字的词语,如“幸福”、“怅惘”、“家乡”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2)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是美的;父母关爱的唠叨,老师温柔的叮嘱,朋友关心的问候,也是美的……
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