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湛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这些年来,我整理并搜集了很多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②这些资料包括报纸、画册等。③每次重读这段历史,我都心潮澎湃。④苏中两国军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出了重要贡献。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沙( lì)         形(qì)          火( gōu)      风雪途(zài )

    B.两(xī )         默(jiān)        去(tán)      天衣无(fèng)

    C.连(qiáo)        (sù)     猎(shòu)      垂珠联(lǒng)

    D.裂(jūn )        然( mù )        ( kān)      然而止(jiá)

  •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sài)  (fěi)  (xùn)  深痛疾(wù)

    B. (pì) (qiáo)   (jié)   无声息(qiǎo)

    C. 退(kuì)   (huì) (tà) 短叹 (xū)

    D. (xuān) (zèng)   (chì)   然失色(àn)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鲜(yú)        (zǎi)                    惟妙惟(xiào)

    B.丘(hè)        (sù)                    重峦叠(zhàng)

    C.狼(jí)          (sā)                    (yàn)恹欲睡

    D.秀(qí)          (zhān)仰    喧          无动于(zhōng)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请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卜算子·咏梅》体现梅高洁坚贞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一句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多次提到长妈妈,请列举其中两篇文章的题目。《 》《   》。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脸肉牌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猜一猜他是谁?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人与树

    孙家正

    ①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②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

    ③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④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

    ⑤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⑥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⑦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⑧老人无言以对。

    ⑨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⑩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

    “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

    【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老人在生病时也无人照顾,表明老人和儿子和儿媳不够孝顺。

    B.第段对进城后老榆树的描绘,表明老榆树享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C.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老人看树”“村民挖树”“老人探树”等情节顺叙展开。

    D.老人从城里公园的角落里发现老榆树到返回家里躺在卫生院的病床上,他的心理情感的变化依次是:惊讶、诧异、伤心、忧虑、最后重燃希望。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2)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请从描写角度赏析)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

    【4】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对于它的主题,你有几种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等,总在变化。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走进初中校门以后,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以前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情真意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