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生动形象。消息的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一着惊海天》。
B.《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爱莲说》中的“书”“铭”“说”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C.《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小说。
D.《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字和名在意义上往往具有某种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等等。
B.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特别喜欢画竹石。
C. 少年安徒生人穷志不短,有着异想天开的理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芭蕾舞演员,或者歌唱家。
D. 她看上去只有十二、三岁,和她的实际年龄严重不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狮子追捕猎物的场景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B.新时代要有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雨初爱莫能助,怜悯地望我一眼,走了。
D.那精彩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锃亮(zèng) 雕镂(1óu) 殚精竭虑(dān)
B.鲜腴(yú) 洗涤(tiáo) 蹒跚(pán) 恹恹欲睡(yān)
C.牙釉(zhòu) 罅隙(xià) 娴熟(xián) 摩肩接踵(zhǒng)
D.俯瞰(kàn) 悄然(qiǎo) 秀颀(qí) 春寒料峭(qiào)
5、诗歌阅读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作者或作品。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__________》)
(3)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4)《大道之行》中“大道”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请写出本册教材古诗文中表现“人民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学期,两部书信体名著走进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一部是体现父子情深的《_______》,一部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专门写给中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中的孙少平不因生活的苦难自甘堕落,始终奋勇挣扎,收获了精神的富足。阅读经典,你在人生路上会“有些力量”。
7、“有取有舍”是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法则,请在《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讲述一个取舍的事例及对你的启发与影响。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非常轻微的声音,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糖,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狗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
④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⑤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⑥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
⑦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声。
⑧那么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那天仍然在乡村——是一个离市区相对比较近的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整个过程,宛转高扬,气度不凡。
⑩琢磨很久,知道他非这么唱不可。鱼名是顺势而为,元音必须恰好用在高音,高音才能把叫卖声往外扩散,如果都用平常说话的方式来发音,如何扩散?另外,在发音方法上他故意含糊了原来的发音,来可能是省力(清晰发音太累),二来听者会努力分辨他唱的是什么,分辨过程,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过去。
⑪这就是民间的智慧。
⑫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像前贤论诗所说,好的字有“粘”性,调动之后都不如原文贴切。
⑬每一类叫卖声又有区别。卖鱼的,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收破烂的,则短促简洁如快板,如三句半,讲究的是直入耳膜,不容置疑。这么说吧,卖者往往更有阔裕的气概,买方则是化繁为简的魄力。
⑭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吾生也晚,竟没听过。“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数歇卖花声过耳,谁家斗草事关身”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⑮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醒的很早很早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
⑯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炉膛里“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⑰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1】阅读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语句“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觉得声音好听。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3】阅读第⑧段中画横线的语句“那么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结合全文,概括我们到底错过了哪两种声音?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4】读文章的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了什么”,再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9、作文二选一,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
题目一: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你一定也沉浸在欢乐之中吧。请以《欢乐的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你留意过你身边的风景吗?校园的、街头的、乡村的、窗外的、路边的……高山、大海、森林、小河……。这些风景有怎样的特点,它为什么能够打动你,请以《 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