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这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了众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东,健壮如虎、嫉恶如仇的周恩来,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贺龙,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特立,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C.在井冈山,红军采用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因为我军部队规模小,作战物资有限,这种战术是行之有效的。
D.斯诺在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下列短语类型不一致的选项是( )
A. 交头接耳 继往开来
B. 思维敏捷 襟怀坦荡
C. 愚公移山 竞选班长
D. 交通规则 不断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B.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C.爷爷老了,中风严重,两只手有时会情不自已地抖起来。
D.王老师经常向同学们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 (bān) 畸形 (jī) 悄然 (qiǎo) 深恶痛疾 (è)
B.溃退 (kuì) 要塞##dot## (sài) 绯红 (fěi) 锐不可当##dot## (dānɡ)
C.镌刻 (jūn) 默契##dot## (qì) 解剖##dot## (pāo) 藏污纳垢##dot## (ɡòu)
D.履行 (lǚ) 犀利 (xī) 窒息 (zhì) 杳无消息 (yǎo)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自选角度加以赏析。
6、默写。
①国破山河在, 。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
③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白头搔更短, 。
⑤山河破碎风飘絮, 。
⑥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⑧《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两句来。 , 。
7、名著导读
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着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以上文段选自的《______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地采访写成的不朽名著,文章以作者采访为线索,在以上选文中采访了A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8、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2】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3】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4】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9、作文。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8”活动20日在京揭晓。“奋”当选年度国内字。“奋”,早期金文(像鸟振翅欲飞之势)
(隹,鸟雀)
(田,田野),是会意字,取“鸟振翅高飞”之意。习主席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是年少时“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奋”是长大后“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无数人用自己的生活演绎着“奋”的故事,作为求学阶段的你自不例外。
请以“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2)内容具体,生动,有感染力。(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