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幅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人是鲁迅,他的原名是周树人。《藤野先生》一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C.《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苏轼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遭贬谪时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D.《钱塘湖春行》的体裁是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此诗首句和二、四、六、八句都押韵了,韵脚分别是“西、低、泥、蹄、堤”。
2、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②在古人眼里,“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招商之魂、为政之要
③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
④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
⑤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
A.①②⑤④③
B.①④③②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3、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冗杂(yǒng) 诬蔑(miè) 周而复使
B.归省(shěng) 趋势(qū) 相抚相成
C.霎时(chà) 虔诚(qián) 人情事故
D.浮躁(zào) 缄默(jiān) 目眩神迷
4、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军”是名词,在这个句子中是被陈述对象,是主语中心词。
B.“一泓泉水”“苏州园林”“古代诗歌”“伟大的悲剧”这些短语的类型是相同的,都是偏正短语。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不吵嘴。
D.“不准随地吐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两个句子语气相同,都属于感叹句。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景象。
【2】尾联中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请说说你的理解。
6、默写古诗文。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5)请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__,________。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诗人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风光的壮丽之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夕阳照耀下山中不可名状的自然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晓雾将歇,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展示蓬勃生命气息的灵动之美。
7、名著阅读
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
(1)上述内容出自于 (姓名)的作品《 》。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8、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驱蚊的科学现代时
①最近,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声称已经从埃及伊蚊身上找到了决定蚊子性别的基因,称其为“Nix”,并已用它来改变雌蚊的性别。研究人员把Nix基因注入到蚊子的胚胎中后,超过三分之二的吸血鬼雌蚊转化成无害的雄蚊。但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方法目前尚不完善,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去优化。
②其实,科学家一直都在尝试在基因层面上寻找降低蚊子危害的办法。例如,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基因方法来防治疟疾,该方法可使蚊子不再繁殖出雌性后代。我们知道,雄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可以决定它的后代为雌性,针对这个特点,研究者把一种名为“I-PpoI”的DNA切割酶植入了雄性冈比亚按蚊的体内,如此一来,雄性冈比亚按蚊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部被剔除。这就意味着这种经过基因处理的雄蚊的后代几乎都是雄性蚊子。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实验室实验中,蚊子所繁殖后代中的95%是雄蚊。随后,研究人员从野外捕获了5 群冈比亚按蚊进行实验,结果有4群蚊子在经过6代繁育后由于不再有雌蚊而灭绝。
③或许,前面这些让蚊子彻底断送香火的做法有点残忍,那么接下来,科学家的策略就显得“人性化”多了。对于蚊子来说,嗅觉极为重要,是其觅食、吸血、寻偶、产卵的依靠。针对蚊子的嗅觉特性,科研组使用了一项名为锌指核酸酶的技术。根据这项技术, 用结合蛋白质可破坏蚊子体内的orco基因。orco是一个编码蚊子体内嗅觉受体的基因,当orco产生突变时,蚊子就不会再组建嗅觉受体。这相当于破坏了他们的嗅觉,使蚊子不再把人类当作攻击目标。甚至,它们对避蚊胺的气味也变得毫不在意。
④人类发明的杀虫剂曾经是蚊子的一大杀手,但是由于被长期大量的使用,蚊子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而且,杀虫剂的生产及使用对环境也有污染破坏。因此,很多研究者倾向于制造出,包括蚊子在内的昆虫嗅到后产生驱避而不敢接近的化学物质(驱避剂)。正是因为蚊虫是被人类的身体热量、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人体散发的气味强烈吸引而搜寻到宿主,所以几乎所有蚊虫驱避剂都是通过影响蚊虫的嗅觉感知机制,从而诱导出蚊虫的驱避行为。
⑤避蚊胺是美国农业部在上个世纪开发出的一种化学驱蚊产品,其驱蚊效果得到了国际公认。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当人体有复杂气味存在时,避蚊胺反而显著增强蚊子向宿主飞行的概率。而美国科学家新开发的代号为“VUAA1”的化学分子,其驱蚊效果不仅是避蚊胺的1000倍,而且阐释了一种全新的驱蚊机制。以避蚊胺为代表的传统驱蚊机制,都是让蚊子优先闻到驱避剂,以掩饰人体气味,当蚊子闻到驱避剂后便主动避开。而VUAA1的作用在于,它能激发蚊子的嗅觉系统中的受体蛋白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使蚊虫基本丧失嗅觉的分辨能力,从而无法正常搜寻到人体。
⑥现代科学在防治蚊子危害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尝试。不过,历史上曾经有很多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没了下文,但所有这些努力至少也给控制蚊虫和蚊虫带来的传染疾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5期,有删改)
【1】现代科学在防治蚊子危害方面,进行了哪些创造性的尝试?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第2段“雄性冈比亚按蚊所携带的X染色体几乎全部被剔除”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第5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人物小传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总有值得自己追随的人。他或许是以深邃的思想推动世界进步的思想家;或许是以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甚至他就是你身边值得模仿学习的平凡的人……今天,就让我们用文字来为他作传,记录下眼中那个独特的他吧。
题目自拟,注意用典型的语言和关键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