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2、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闻名。有人将其引进到双流种植后,果实的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可以看出( )
A.环境引起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B.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有变异性
C.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环境改变引起的甜度变化不遗传
3、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与其所含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
A.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B.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C.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被破坏
D.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发生分离
4、嫁接是用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的常用方法。嫁接的关键是:( )
A.接穗要保持湿润
B.嫁接的时间要选好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D.要选择好接穗和砧木
5、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6、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 ②有耳垂和无耳垂 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④卷发与黑发 ⑤双眼皮与色盲 ⑥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7、《科学》2018年1月26日发文,一支大型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存在于非洲大陆以外地区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这一发现,将之前推测的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5万年,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森林曾大量消失
B.①表示的物种名为现代类人猿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D.人类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8、关于生物的生殖、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某女子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Aa),则她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不含该病基因
C.一个卵细胞同时与两个精子(一个含X染色体一个含Y染色体)结合就可以形成龙凤胎
D.精子和卵细胞中携带着亲代的性状
9、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①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以上微生物中,②和④的细胞结构最相似
C.③是依靠孢子繁殖
D.制作酸奶利用的是④
10、医生在给人体抽血化验时,用一根橡皮胶管将上肢的上臂扎紧,一会儿上肢前臂靠肘关节处的血管暴起,该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11、下面哪种结构能够为鸟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
①卵壳 ②卵白 ③卵黄 ④胚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13、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软多孔,这是因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 )
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氧气
14、下列动物的特征对防止水分丢失没有作用的是
A.蛇的体表有鳞
B.鳄鱼的体表有坚硬的甲
C.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
D.狮子的体表有毛
15、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①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②狗的长毛和卷毛 ③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④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⑤人的双眼皮与色盲 ⑥人的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6、决定豌豆种子圆滑的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决定豌豆种子皱缩的是隐性基因,用 d 表示,皱缩种子的豌豆的基因组成示意图如下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7、德国生物学家、艺术家恩斯特•海克尔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一书中,记录了一种海洋动物:它们有长长的柄,辐射对称的结构看上去像一盏精心设计的“吊灯”,它们捕食小型甲壳类动物,那些难以消化的甲壳,最后会被它们“吐出来”。由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腔肠动物
D.节肢动物
18、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生物种类 | 受精方式 | 发育方式 |
A | 金鱼 | 体外受精 | 体外发育 |
B | 青蛙 | 体外受精 | 体外发育 |
C | 狗 | 体内受精 | 体内发育 |
D | 蝴蝶 | 体外受精 | 体外发育 |
A.A
B.B
C.C
D.D
19、下列有关染色体数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细胞内数量相同,而不同种的生物往往不相同
B.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内则成单存在
C.水稻一个体细胞内含12对染色体,一个生殖细胞内含6对染色体
D.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
20、下列生殖方式中,不利于保持亲本性状的是( )
A.用甘薯的块根繁殖幼苗
B.用落地生根的叶子繁殖植株
C.用小麦种子繁殖幼苗
D.用草莓的茎繁殖草莓
2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____、____或____,由于某中原因被深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它们有规律的出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越____、越____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_____、越_____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说明生物是________的。
22、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_____的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3、当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突然晕倒,你应及时拨打 寻求救助?
2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
25、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_______,可以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________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等各个方面。
27、所有种子植物都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种子植物可分为_____和_____。
28、水稻、桃树、银杏都能结种子,因此,它们都是种子植物。(_______)
29、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在_____条件下,把植物体某一器官的一部分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新植株。
30、器官移植的成功是人类医学的伟大成果,因为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很不易成活。根据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植入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相当于_____________。
31、用线将鸟卵的各个结构与其功能联系起来。
①卵白 a.有保护作用
②卵黄 b.将来可孵化成雏鸟
③卵壳 c.有空气,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④胚盘 d.含有卵细胞的主要营养成分
⑤气室 e.换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养料,又能提供必要水分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32、血友病患者的伤口流血时不易凝固,这种性状在他们的后代中还有可能出现,是受基因控制的。( )
33、实验探究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某地区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农业。玉簪是一种耐阴植物,花期长,花香淡雅,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目前,该地区许多贫困户通过种植玉簪已逐渐脱贫。为了研究适合玉簪生长的光照强度,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透光率下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开放程度,结果如下。
(1)气孔是水分散失和_____进出的门户,它是由_____围成的空腔。比较图1、图2的曲线变化,可见光合速率与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趋势基本_____,且在透光率_____的条件下栽培,最适于生长。
(2)人们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玉簪进行规模化繁育,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光质的光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选用玉簪组培苗,每天照射不同光质的光12小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数据统计如下。
光处理 | 根长(cm) | 根系活力(mg/g·h) | 生根率(%) |
红光 | 20.65 | 26.791 | 100 |
蓝光 | 19.15 | 62.584 | 75 |
单色白光 | 18 | 39.05 | 86 |
日光 | 20 | 40.385 | 88 |
有人提出可以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光质处理促进组培苗生根。按照这一思路,若要幼苗先长出足够数量的根,再提高根的吸水性能,应该采取的光照措施是_____。
(3)玉簪叶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叶色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透光率对叶色的影响,可以选择在_____条件下培养玉簪。一段时间后选择_____的叶片进行研磨,并用_____溶解叶绿素,进行叶绿素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34、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火灾时人体会作出一系列反应,如迅速逃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惊恐紧张等,完成上述系列反应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__,火灾时人体作出的一系列反应,依赖______的调节作用。
(2)遇险迅速逃跑时为肌肉收缩提供大量能量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中的_______完成的。与此相适应,为了获得大量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细胞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流入心脏的____________。
(3)外出时要戴合格的口罩,这样不但能有效过滤颗粒物,还能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___________。
(4)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抵抗传染病。从获得途径上看,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