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的三幅图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夯实文化根基,推动中华文化交流
B.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精粹
C.践行中华美德,培养自强不息品质
D.坚持共享发展,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2、某市作为四川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立足市情,制定规划、采取措施,紧盯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统化建立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表明( )
①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全体人民朝着消除差异的方向稳步前进
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得到有效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段话启示我们( )
A.礼是一门学问,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等良好品质
B.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还关乎国家形象
C.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举止端庄
D.做人做事,要文明有礼,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4、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下列概念之间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
A.①中华文化②传统美德③助人为乐
B.①民主形式②民主管理③民主监督
C.①基本国策②节约资源③保护环境
D.①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某校举办“中国人·中国梦”演讲比赛,小涵同学收集了一些关键词,并按照图片中的时间节点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6、我们要有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列诗文与其寓意一致的(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捐身赴国难,视死忽于归
③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④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已扩大到10个成员国,中方将携手金砖伙伴,推动“大金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这说明( )
A.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不再是时代主题
B.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增强
C.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金砖国家”成为影响世界最重要的力量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习总书记指出:“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习总书记这样指出的依据是( )
①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②习总书记代表的党中央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④道德是法治精神的重要滋养,对法治有支撑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在“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这十年,尤其是疫情以来的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始终坚持逐年只增不减。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基于( )
①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寄托着亿万家庭的美好期盼 ④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对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②“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要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④“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从厉行法治角度看,下图启示我们作为公民必须( )
A.强化法治意识,奉行依法执政的基本准则
B.按照法律要求严格执法,保障法律的实施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D.在日常生活中与宪法、法律彻底划清界限
13、2023年11月7日,中国政府响应国际竹藤组织提出“以竹代塑”倡议一周年,持续创新竹制品研发、推广,减少塑料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
③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导世界生态文明建设
④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近年来,海淀区持续落实《海淀区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全区各单位分主题,举办政务开放日活动;在区政府网站建立“我要找政策”专栏,实现政策文件归集呈现……这些措施( )
①是为了保障行政机关科学立法 ②有利于推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③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会限制行政权力,降低工作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列举措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②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开馆
③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④我国的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青海省海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个别价签少标、漏标的现象,要求经营者立即整改。对各大超市、商场、粮油、百货等商贸零售企业,采取提醒、告诫、发放价格宣传资料,规范降价、打折等促销行为。该政府市场监管局( )
①厉行法治,制裁犯罪行为②依法执政,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③构建法治政府,提升政府形象④认真履职,积极维护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3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对沈忠芳的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
②人民利益离不开国家利益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④在国家利益面前,不能谈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22年,对世界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乌克兰危机牵动世界……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动荡。面对各种紧迫的全球性挑战,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是因为( )
A.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B.惟俭者兴,惟勤者进
C.邦域相异,休戚与共
D.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19、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老百姓通过村民、居民、业主代表大会畅所欲言,推动公共事务管理。这些现象诠释了( )
①人民民主的目的 ②权利义务相统一
③基层群众的自治 ④人民民主的真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生动写照。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命力昭示了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强大能量,以胆识与魄力、以刚毅的精神与不懈的斗争描绘了一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可见,伟大建党精神( )
A.发展并超越了中华民族精神
B.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D.是时代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
21、厉行法治是党和政府的事,与普通公民无关。
请你辨析以上观点。
22、小华下载某短视频APP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经常为增加粉丝和点击量,经常熬夜刷视频。
判断:
理由:
23、以下是九年级两位同学的对话:
甲同学: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乙同学:我守法,是因为我自律,不愿违法。
根据对话,有人认为:“只要科学立法,就能厉行法治,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请辨析该观点。
24、阅读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回顾了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讲到: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看到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我们改革的脚步不 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必须立足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 什么?
(2)请你谈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坚持创新在我国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二O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不同角度为我国2035年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举世瞩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千百年前中国先人们憧憬的贸易畅通、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变为了现实。这一倡议,激发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发展热情,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为自身、为世界打开的一扇机遇之窗。
(2)改革开放为国家发展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机遇之窗,请谈谈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为什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6、学习两会精神,维护国家利益。
2022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2022年的全国两会,立足于百年党史新起点,意义重大、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内容翔实,与基层、与实际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为各项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谋划了未来。
(1)中国的发展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的。今后我们该怎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2)从抗疫精神到冬奥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请说说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分别是什么?
日前,上海浦东一名男子不戴口罩并抽着香烟,在大街上闲逛。该名男子先不听劝阻擅自离开封控小区,后被防疫巡控人员发现,仍拒不佩戴口罩,态度相当恶劣。目前已被依法行政处罚。
(3)该男子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而受到处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践行哪些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微行动?
27、2017年,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更标志着中国开启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1)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两点即可。)
(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你简要描述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
(3)新时代,我们应怎样踏上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
28、(13分)学好思想品德应多关注现实生活实际与国内国际时事,我校学生小明非常关注时事,对一些重大时事热点信息进行搜集探索,并归纳出一些微观点:
小明收集的新闻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明收集的信息是如何体现所归纳的微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