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归类法是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是同学们有关制度类表述的观点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坚持的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D.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同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2023年9月16日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要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是因为教育( )
A.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B.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D.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日前,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峰会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和《深化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中方有关部门同阿方以及阿盟秘书处还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粮食、投资、绿色、安全、航天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这些累累硕果说明( )
①中阿在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②中国在为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
③中阿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注入巨大积极能量
④中阿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这要求( )
①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②行政机关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实行良法之治,因为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公民自觉守法、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
A.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B.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水平低与老百姓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
6、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问题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②搞好人口普查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详实的入口统计数据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④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根本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9月1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就畅通台胞往来通道、便利台胞在闻学习、就业、司法服务、产业合作、优化涉台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部署。这有利于( )
①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两岸共同弘扬民族精神④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与宣传主题要求不相符的是( )
A.倡导绿色生活,使用新能源汽车
B.小利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
C.小丰出行坚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某造纸厂将污水经过净化后排入河中
9、新修订的《烈士公祭办法》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以适当方式参加烈士公祭,发挥公祭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参加公祭活动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是为了( )
A.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要求
B.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时代精神
D.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是民族精神
10、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善了我国青少年体育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把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深远意义。此法( )
A.是一部良法,能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稳步推进
B.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D.填补了我国青少年体育法律制度体系的空白
11、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面对上述状况,我国应( )
A.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废除计划生育国策
C.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D.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12、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它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属于制度创新
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④企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一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下列概念之间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
A.①中华文化②传统美德③助人为乐
B.①民主形式②民主管理③民主监督
C.①基本国策②节约资源③保护环境
D.①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江山多娇看今朝。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在第十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上,台湾艺术大学教授表示,经过他多年的调查,发现台湾古建筑墙上很多百年前的花鸟图样都是从福建“移”过去的。譬如一幅由猫、蝴蝶、菊花、寿山石构成的图样,猫、蝶代指“耄耋(màodié指老年;高龄)”,菊花是寿菊,加上寿山石,这是典型反映中华文化中尊敬长者的题材。教授的调查发现启示我们( )
①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要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经济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柳州市某初中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引导同学们走进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提案”,为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建言献策。学校开展这一活动( )
①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②有助于学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
③旨在保障学生当家作主的权利④可以锻炼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启示各国应( )
A.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D.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18、从中国千年的历史巨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新生、发展和壮大。五千年的历史浓缩也给我们的民族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梦。下列对中国梦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实现中国梦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向我们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③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④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并提供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下列关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影响,逻辑推导合理的是( )
A.鼓励支持生育“三孩”→提高了人口素质→能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鼓励支持生育“三孩”→改变了人口增速→加剧了我国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C.优化生育政策→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D.优化生育政策→解决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使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发生根本改变
20、12月13日,马鞍山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决定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马鞍山长江保护日”。下列举措符合长江保护的有( )
①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②实行长江流域禁航
③禁止规模化的水产养殖 ④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对所有父母或监护人具有普遍约束力,同时规定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它是与时俱进的法治体现,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合法权益的高度重视。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法治体现。
有同学认为:“有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就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2、 2019年5月,抖音平台累计清理26356条视频,6989个音频,91个挑战,永久封禁21786个账号。受处罚的账号及内容,主要包括7种:色情低俗、侮辱谩骂、垃圾广告、造谣传谣、侵犯版权、内容引人不适、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小李认为:“抖音平台对网友的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处罚,不是侵犯了我们的文化权利吗”?请你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为他解惑。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是摆设,不是装饰品,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
判断:( )
理由:
2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时说,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他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有权不可任性” 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不少于三点)(6分)
25、材料一:2015年,扬州市开展“城市管理强化年”、“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长效常态管理。市“长效办”有“单月测评通报”和“双月点评”,四月份第一次测评,平均分是63分;八月份再次测评,超70分。(注: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最低分数要求是75分。)
材料二:直面城市文明,市民代表“自我挑刺”,觉得在交通秩序、占道经营、饲养宠物、噪音扰民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为此,市民甲说:“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严惩不文明现象,和那些人讲情义、说道理是完全没有用的”。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请对市民甲的观点加以评析。
26、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1)为什么习总书记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4分)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哪些正确的做法?(2分)
27、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余震还未结束,救援工作已迅速展开。上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消防队员正在灭火,部队战士在寻找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医生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做手术,民政部门紧急运来救援物资,并在社会上组织募捐活动。许多中学生从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后也在想:我能做点什么?把零用钱捐出去吧。
(1)在救灾的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2)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
28、八旬离休教师赵明贤省吃俭用捐出毕生积蓄助学;“95后”英雄大学生吴宏宇用生命谱写见义勇为的赞歌;电力员工邵孜辉28载潜心钻研,工匠精神成就创新团队;好战友姚惠涛信守“生死约定”,31年寻得烈士双亲尽孝心;乡村教师李卫兵每天背着瘫痪妻子去上课……好人就在身边,善举就在眼前。他们以凡人善举,诠释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
你校正开展“传承中华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些好人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两个方面即可)
(2)请你列举两个历史故事,并概括故事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3)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