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6月23日,中国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作为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部实现了“自主可控”,卫星部件国产化率达100%。北斗正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②谋未来就要谋创新,中国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③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④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可以要来的、买来的、讨来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 )
A.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
C.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D.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3、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平台以及相关部委政府网站,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开展此活动( )
A.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B.符合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
C.确保人民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保障了公民的监督权和决策权
4、乌克兰教育和科学部发布声明称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从大纲中删除。除果戈里、布尔加科夫等生平和创作生涯与乌克兰紧密相关的作家外。乌克兰此举( )
①不利于政治的一体化 ②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③伤害了国家间的情感 ④阻碍文明的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杭州亚残运会上,让残疾人畅通无阻的无障碍设施,智能导盲犬、智能仿生手、全碳纤维电动轮椅等,以科技的底色,将“有爱无碍”进行到底。这诠释了中华民族( )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念
6、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搭建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B.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C.公平就是让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D.制度的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7、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技术封锁,华为从容拿出自己的备胎系统。9月10日开发者大会上正式亮相鸿蒙OS2.0系统,12月发布手机Beta版本,华为自主研发国产高端芯片的智能手机已投入量产。华为此举告诉我们( )
A.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B.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C.企业创新需要有创新的法治环境
D.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已经超越西方
8、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和通过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了( )
A.全国人大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物质保障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9、从驰骋神舟的“复兴号”高铁、迅速发展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到北斗导航、无人分拣等新技术、新业态……技术创新与广阔交通应用场景交汇融合,显著提升了交通运输设施装备水平。这表明( )
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②我国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
③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0、2023年春晚歌曲《是妈妈是女儿》采用妈妈与女儿对话形式展开,展现母女之间浓烈的爱意。下列诗句能体现父母对子女深沉之爱的是(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C.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D.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11、下列古语和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要求对应正确的有( )
A.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
C.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
D.天地与我并存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谐
12、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征程需要以远大目标为牵引,明确奋斗的方向。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了阐述,其中的2035年远景目标是( )
A.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国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3、下图漫画《权力清单》,政府公开权力清单,有利于( )
①推进依法行政
②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大事
③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④体现政府的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以下内容与图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说明( )
A.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稳定器
B.民族精神是实现小康梦的精神动力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伟大精神
D.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同时,我国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这反映出我国( )
A.生态环境形势日渐乐观,已无污染问题
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C.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
D.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
17、某市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价格调整听证方案,并召开由消费者、经营者、其他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参加的听证会, 听取意见和建议。听证会与会人员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是( )
A.民主选举
B.民主协商
C.民主决策
D.民主监督
18、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民族复兴大义
C.增进彼此理解信任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主题开展讨论。下列素材符合主题的是( )
A.税务局推出“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B.村委会组织村民讨论停车难问题
C.学校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D.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诈骗犯提起公诉
20、2023年5月1日,《广东省关于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的管理办法》对外公布。政策实施后,香港居民驾车往来粤港两地更为方便、更为自主。此举( )
A.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B.有利于促进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C.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体现全体香港居民对和平统一的政治认同
21、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全方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有同学认为,只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就能建设法治中国。
请结合材料对这种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2、《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更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保驾护航。根据以下材料作答。
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对此,中学生小民说,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就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对小民的说法进行辨析,并写出充足的理由。
23、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人民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一百多年来,强国富民成为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呢?
甲:坚持改革开放,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就能强国富民。
乙:激活创新的引擎,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能强国富民。
24、 材料一:2016年我国各类发展数据
城镇化率(%)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 |||||||
上海 | 北京 | 浙江 | 甘肃 | 贵州 | 中国 | 美国 | 城镇居民 | 农村居民 |
87.78 | 86.5 | 68 | 46.4 | 46 | 58.5 | 85 | 33616元 | 12363元 |
材料二: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二中反映出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一直坚持怎样的发展思想?
(2)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从发展的根本目的角度,分析我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必要性。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资源形势如何?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26、近日,一初中生放学坐公交车回家,因身体不适未能给几个老人让座而被骂哭,老人说他不仅成绩差品行也差,要找学校领导,该学生发帖问道:“我肚子疼不让座错了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了我十多分钟,要我怎么办?”
(1)如果那位老人知道了该生的实情,应如何反思自己的做法?(4分)
该生的发帖立即被大量转发,很多人来安慰她的时候,剧情出现逆转。因为担心影响力太大,该生通过快报发了一份声明:虽然心里委屈,但毕竟自己确实没让座,也蛮愧疚,希望大家别去打扰老人家了。老奶奶也只是一时气糊涂了……
(2)从该生的上述声明中,你收获了什么?(4分)
27、九年级学生小明是个摄影迷,以下是他采撷的本班同学的三个镜头: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上面三个镜头中任意两位同学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