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在这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由此可知改革开放( )
A.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是解决我国目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C.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2023年4月29日播出的《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的“空中旅程”从澎湖列岛开始,随后飞越至360多年前郑成功登陆并收复台湾的地方——台南鹿耳门溪……最后停留在金门岛上。金门岛虽小,但它的视野开阔。它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回眸看见浅浅的海峡,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神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该纪录片( )
A.体现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
B.展示了中国已经实现完全统一的现实
C.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D.昭示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杭州亚运村中,智能设施让入住者尽享舒适、便利的生活;开幕式上,数字人点火仪式不仅震撼了国内的人民,也震惊了全球人民;“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为比赛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这表明( )
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②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③杭州亚运会体现科技办亚理念④我国科技创新独领风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8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窜美,坚决反对美方以任何形式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行径。这表明( )
A.解决台湾问题是我国的2035年目标
B.只有通过武力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
C.我国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
5、“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告诉我们( )
A.依法治国要求立法先行
B.法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C.依法治国要求实行善治
D.善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党的十九大
7、共圆中国梦,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下列举措与新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A.开创“互联网+”的新业态——协调
B.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湿地保护——绿色
C.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放
D.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创新
8、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是其最基本的内涵。下列属于“枫桥经验”的是( )
①北京市“接诉即办”以一根热线穿起民生万根线,一打就通、一通就办、一办就好
②江苏省打造群团共治平台阵地,征集社会治理“金点子”,推广“小区议事厅”
③安徽省建立“法治超市”模式,打造法律服务“供给站”、矛盾隐患“终点站”
④青海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展示生态风采、青海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初中生小雨要制作“科技助力经济建设”的手抄报,下列素材能够为小雨所用的有( )
①某区创新开展政府服务“云直播”,设置专业的“政务直播间”
②借助北斗精准导航,某地小麦每天能播种100多亩
③四川某公司借助“双千兆”网络,使年收益猛增
④通过区块链技术,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手”点火的瞬间被永久保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信息表明( )
A.我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全国人大行使了重大事项决定权
D.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11、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健身动起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习惯和选择。我国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是因为( )
A.我国人民要履行健身义务
B.我国看病难问题无法缓解
C.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D.健康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
12、下列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3年1月,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经过近6个月的飞行,火星探测器于7月成功着陆火星。 ★C919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是中国进军民用航空市场的重要标志。在2023年上半年,C919成功完成了首飞任务,并且已经获得了多个订单。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大型客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A.改革开放促创新
B.科技强国已建成
C.科技创新成果化
D.国家治理现代化
1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说明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是( )
A.以发展为中心
B.共同富裕
C.以人民为中心
D.同步富裕
14、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弘扬。这是因为雷锋精神诠释了( )
①爱国敬业的价值要求②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④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世界有贡献
16、道路就是旗帜,道路就是方向。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 )
A.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
B.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
17、截至 2023 年9月,中国境内已开通时速 120公里的中欧班列运行线86 条,通达欧洲 25 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城市。中欧班列让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得到了有力保障。这反映了中国( )
A.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B.自信的根本在于实行了对外开放
C.政治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
D.坚持绿色、创新的战略布局
18、2023年安徽省政府实施50项民生实事,从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等十个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这些民生实事共同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开放
B.绿色
C.创新
D.共享
19、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
20、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是( )
A.宪法规定
B.党的领导
C.党的基本路线
D.全面依法治国
21、表达你的观点
九年级(2)同学在一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就所学内容存在两种观点:
观点一 我国已经是经济第二大国,不需要坚持改革了。
观点二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中学生太小,能力不够,与我们没有太大关系。
根据你的学习成果,对这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进行评价。
2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一致性。
23、辨析观点:参与民主生活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
24、近年来,中国科技成就让世人刮目相看: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首颗量子卫星、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通过验收……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科技方面怎样的国情?
(2)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技的发展,我国应该怎么做?
(3)我国科技成就的不断涌现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25、(题文)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学习了《促进民族团结》后,开展了以维护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民族团结宣传知识竞赛
我国设立了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这一政治制度的地位是怎样的?
位于中国南疆的广西,历史上因为居江湖之远和少数民族聚集,曾长期被称作南蛮之地。壮族旧称‘僮族”,“僮”是多音字,其中一种字义指封建时代被使役的未成年“书僮”。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作“壮”。一字之易,意蕴全新,表达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希望壮族成为强壮、健壮民族的殷切期望。
(2)周恩来总理“一字之改”的佳话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选拔
以不朽的旋律唱响民族团结之歌,以前进的精神吹响民族进步号角。为了共同促进各民族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该班班委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完成相关内容
不朽旋律 进步号角 | |
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歌曲
|
① |
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的故事名称
| 历史上:②
当代:③ |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的成就
|
④ |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
(4)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26、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统计(部分):
6岁及以上年龄段抽查人数(人) | 1077322 |
受教育率(%) | 94.3% |
小学程度教育占比(%) | 27.2% |
初中程度教育占比(%) | 41.2% |
普通高中程度教育占比(%) | 13.5% |
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总占比为(%) | 81.9% |
大学本科教育的占比(%) | 5.8% |
研究生教育占比(%) | 0.6% |
材料三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具体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1)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
(2)为解决材料一、材料二的问题,我国实施了哪些国策、战略?
(3)我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意义何在?
2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请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10分)
(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试列举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8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近日,第57期“重庆好人”名单揭晓,重庆城口县爱心助学团队带头人郭子民榜上有名,获评“助人为乐重庆好人”。一年来,郭子民带领爱心助学团队的成员分别走访了修齐、明中、巴山、坪坝、河鱼、龙田等六个乡镇的20多个贫困村,开展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走村入户收集了100余名贫困学生的详细资料,已经兑现了对20个贫困学生每月生活费的持续资助,累计预资助资金100万余万元。
(1)郭子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收获了怎样的回报?
(2)由问题(1),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