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 )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④使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年5月26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决定》,针对过马路看手机等行为,增加“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不浏览手持电子设备”的规定,推动市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此举能印证(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④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我想要住更大的房子”“我想找个收入更高的工作”“我想要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百姓的这些想法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的核心是( )
A.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B.公职人员依法行政
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D.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5、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依托于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系统,采用了“数实融合”的点火方式,上亿“数字火炬手”化身上亿光点,形成“数字人”,踏浪而来,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这体现了( )
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②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一味追求独特
③我国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④企业是不断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伟大实践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新时代10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说明( )
A.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B.青少年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C.青少年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
8、伟大目标在召唤,从2021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中华民族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图中,②③处对应的奋斗目标分别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D.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对外开放
10、仔细观察下图,图中的主人公(小学生)此时( )
①应该不顾一切,立即冲进去和小偷搏斗
②遭遇危险情境,要冷静、沉着、机智
③应该选择最佳方法,确保自身安全
④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1、中学生小福在浏览当地政府网站时,发现部分内容长时间没有更新,他及时向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和建议。下列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①小福是未成年人,不具备向政府提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②能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具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
③具有较强的网络学习能力,但缺乏理性判断能力
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完善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送戏下乡、搭建城乡书房,惠及民众;不断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迈出新步伐……由此可以看出( )
A.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B.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C.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D.发展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13、下列民主生活的场景与民主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
A.通过“市长信箱”反映有关部门乱作为——民主决策
B.向小区物业反映车辆乱停放问题——民主选举
C.参加市政府的线上民主评议活动——民主监督
D.参与所在选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民主协商
14、《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国家努力实现教育强国,这是因为( )
A.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教育处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C.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教育
D.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5、下列知识之间关系,排列合理的是( )
①创造社会财富②确立基本经济制度③彰显中国力量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6、5000年的文明连绵不断,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多姿多彩。这是举世瞩目的,也是独特的。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未来有期盼
17、光影记录变迁,照片讲述历史。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成就主题摄影作品展示活动正在某市火热进行。你认为不符合展出主题的是( )
A.深化改革-109枚封存公章进国博
B.高水平开放-“一带一路”十周年
C.经济突破-人均GDP1.27万美元
D.国家安全-“抗美援朝”赢得和平环境
18、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列行为体现促进民族团结的是( )
①学校食堂专门设立清真就餐区②各民族相互学习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
③宣扬汉语是最优秀、最值得学习的语言④坚持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高度自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可见,实现中国梦( )
A.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B.必须走中国道路
C.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下列属于我国人口现状新特点的是( )
①人口基数大②老龄化加剧③人口素质偏低④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201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逐步富起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中国新
四大名片。甲乙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改革开放促发展,主要矛盾已改变。
乙:科技成就人人夸,科技强国已建成。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进行评析。
22、甲同学 七十华诞铸辉煌,第一要务不能忘。
乙同学 未来道路仍艰险,万众一心圆梦想。
请你辨析。
23、 贴吧广受当今青少年的欢迎,它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网络空间。并以此汇集志同道合的网友。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识小林的跟贴。有两位同学发表以下看法:
A:网络贴吧是个宝,随意及随意发帖跟帖真欢乐!
B:网络生活亦有格,岂容你随意发帖跟?
请你辨析。
24、温总理于2011年2月27日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认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在教育。”
⑴“中国崛起”的标志在人才和教育,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哪两个战略?
⑵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怎样的战略地位?为什么?
25、材料一: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随处可见中国的身影。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派人员约2万多人次执行维和任务;在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献计献策,为l00多个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援助和减免大量资金债务等。对此,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
材料二: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4年9月16-19日在广西南宁举办,设置商品贸易专题、投资合作专题、服务贸易专题、先进技术专题和“魅力之城”5个专题。本届博览会参展参会客商达5.7万人,采购商团组超过80个,比上届增长14%。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郑军健说,本届博览会东盟的食品、农产品等对中国出口成交的订单增多,中国的电子电器、建材家居等产品受到东盟采购商的欢迎。在推动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促进双向投资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达成了港口合作、互联互通、跨境电商、产业合作等一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项目。
阅读材料后,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我国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的主要原因。(2分)
(2)材料2说明了什么?(2分)
(3)在日益开放的世界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3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立良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良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要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结合所学,理解何为良法?
27、文化自信,中国精神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历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⑴为什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⑵革命历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都属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怎样的?
⑶怎样理解“国无精神不强”?
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青少年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28、什么是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