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并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在草案审议期间,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此可见( )
A.民主决策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根本途径
B.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C.我国推动在重大决策前和决策中进行充分协商
D.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重要保证
2、“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唯有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两句话中蕴含的思想共识是( )
A.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B.法治与德治浑然一体,法律与道德不分彼此
C.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D.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3、九年级(1)班时评小组查找到以下资料。
中国科研团队宣布,成功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光亮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年度排名位居第12位。 |
该小组进行时评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B.知识创新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C.科技创新要追求原创、拒绝模仿
D.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4、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万亿余元增长到2022年约13万亿元。曾经“做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大道纵横;曾经布满荒野滩涂的前海,如今满眼繁华;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①有利于港澳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②有利于增强港澳发展韧性,抵御外部风险
③表明维护港澳繁荣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是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多场座谈会中都谈到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其中“大变局”作为一个高频词被提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时代的关口,面对大变局,中国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述判断( )
①立足中国国情,必须坚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
②说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面对大变局的根本所在
③要求必须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④彰显新时代中国人自信品格,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某市对城乡社区协商进行了创新实践。该市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村(居)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评议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创新实践( )
①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生动写照
②丰富了市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
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④是协商民主代替选举民主的有益尝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图表总结的相关知识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3年9月10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各地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表达对教师的祝福、崇敬与关爱之情。这样做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重视教育
③教育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摆脱依赖海洋的发展道路
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④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关于中国梦,认识不合理的有( )
A.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B.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实现中国梦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形成了抗疫精神。抗疫精神( )
①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
②成为判断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
③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的具体体现
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近年来,微博、微信朋友圈井喷式发展,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更多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公民应该( )
①为了个人利益夸大事实,吸引流量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问题
③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④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犯罪案件22.6万件,千方百计帮助受骗群众挽回损失;审结一批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案件,追回赃款31.9亿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这表明人民法院( )
①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③坚持司法为民,彰显法治的力度和温度
④坚持公正司法,惩办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年9月16日,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是因为( )
①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年9月23日,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朝阳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筑牢人才强国之基”主题,采用“1个主论坛+5个分论坛”形式,40余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齐聚朝阳共论教育未来。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事业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③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04年,邓小岚从北京来到河北马兰村义务支教,教授音乐课程。18年间,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站上更大的舞台,而邓老师温暖的目光却始终未曾改变。“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辞: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中看到邓小岚( )
①魂系马兰,爱在人间②奉献自我,感恩回馈
③歌声乐曲,美妙动听④振兴乡村教育的品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为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努力成为脑力劳动者,为国家和社会作更多贡献
②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③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奋斗创造幸福的未来
④以执着的信念、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纳的生命系统。这说明( )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D.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19、以下是近三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主要任务”表述的图轴。这体现了( )
A.国家积极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
B.教育一直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
C.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正迅速提高
D.国家保证每个公民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0、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赵某采用座谈会的方式表达意见——协商民主
②钱某参与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决策
③孙某将跳广场舞的音箱拿走来解决噪音扰民——民主监督
④李某参与某县人大代表换届投票活动——民主选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改革开放为我们创造了巨大财富,也为我们提供了创造财富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九大把“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列入民生保障内容,这一举措更精准、更全而地补齐民生短板,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迈向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状,请你辨析: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人享有,就是共同富裕。
B: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物质富足,就是幸福生活。
22、 中国女排
中国女排是世界体坛上不断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20世纪80年代实现“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又以荡气回肠的完美逆袭,为祖国赢得一枚弥足珍贵的金牌。多年来,中国女排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艺,不断刷新和丰富着女排精神。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连扳3局晋级四强。最终在铜牌争夺战中以3比0力克荷兰女排,以一枚铜牌结束本届世锦赛征程。于是有人在微信上这样说:女排姑娘们无缘冠军,女排精神也随之终结了。
假如你不同意这种观点,你会怎么回复呢?
23、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填“正确”,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并说明理由。
(1)九年级学生小闽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区门口,有人违规占道摆摊的情况。( )
理由:
(2)小红同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宏大了,生活中没法照着做。( )
理由:
24、 (建设法治中国)
今年12月4日是“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后的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同学们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报刊等途径,搜集到三条法治名言俗语。
(1)下表名言俗语直接体现的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名言俗语 | 基本要求 |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①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② |
法立,有犯而必施 | ③ |
(增强制度自信)
2020年,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湖北到全国,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形成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局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独特优势。
(2)请在下表①②③④处填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内容。
基本经济制度 | ①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②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基本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③ | |
④ |
25、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道“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1)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是什么?
(2)谈谈你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
(3)为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6、 一位老大爷拉着11岁的孙子去买书,他的孙子选中了一本《哈里波特》。不仅是《哈里波特》,而且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麦当劳、肯德基、“苹果”手机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而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上的唐人街和皇后区的法拉盛,已成为中餐馆的天下,还有中国物美价廉的衣服、鞋子,中国产品在美国也随处可见。
(1)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发展趋势有什么积极意义?
(2)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应具有怎样的心态和意识?
27、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14号、神舟15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神舟15号飞船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神舟15号乘组将迎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神舟16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5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我们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人民的这种信心主要来自哪里?
(2)请你谈谈我们应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3)请你从国家角度谈谈应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