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机构改革要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①有利落实依法治国,保障依法执政②旨在更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③旨在扩大人民权利,实现当家作主④有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履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因为( )
①我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年4月15日是第8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中学开展了“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系列活动,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主题的是( )
①将异国他乡的水果蔬菜和动物标本等放在行李箱中带回中国
②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宣传新修订的《反间谍法》
③出租车司机段某拍摄我国军事基地照片并传到境外情报机构
④“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抵抗外军侵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②坚持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惜一切获取核心尖端技术
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6、建设绿色仓储,降低能源消耗;发力绿色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升级快递回收,助力循环经济……2023年“618”促销活动期间,“快”不再是快递业的唯一关键词,不少快递公司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减碳,这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缩影。快递业从拼“速度”到比“绿色”,这( )
①能够推进行业绿色转型,契合高质量发展目标
②有利于减少包装污染,降低环境负荷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据报道:为更好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浙江省“八大流域”实施禁渔。这是我省首次实施统一禁渔,主要实施禁止除娱乐性游钓以外的其他所有作业方式。该做法体现了( )
①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保护我省的水资源
②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态建设的目标
④发展经济与资源开发、保护环境相协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当今世界并不平静。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以色列空袭叙利亚,美国挑起中美摩擦,诸多问题依然困扰着世界……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现阶段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考验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C.国家间应该要你追我赶,争做第一
D.我国应尽量避免参与复杂的国际竞争
9、2023年6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这表明( )
A.我国已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B.我国已经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C.百年大计,科技为本
D.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要求两岸同胞( )
①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实现心灵契合,增强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向同时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即使置身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义乌市经济还是交出了2023年前8个月,出口3360.4亿元,同比增长20.4%的靓丽答卷。由此可知( )
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世界②我国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扩大对外开放
③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和危机跨国界传递④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生活变化情况。这从侧面反映了(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③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年年岁岁有春晚,岁岁年年颇不同。2018央视春晚可谓是为百姓奉上了一道除夕文化大餐,亮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主要表现在( )
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④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我国社会中存在大量弱势群体
B.我国人民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C.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
D.我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5、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这一主题,公民应该( )
①追求美丽,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②低碳生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③绿色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④讲究卫生,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在“维护祖国统一”主题演讲比赛中,小雨听到下面一些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②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个中国原则
③“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④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九曲黄河,奔腾东流。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律的实施( )
①是我国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②是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③说明我国开始运用法律来治理环境问题
④对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下面是对我国科研实力迅速提升的原因及影响的推导路径,其中合理的有( )
①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主导全球经济的发展
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掌握核心技术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科技成果→提升国际地位
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创造实践获得成功→称霸科技领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每一分钟的中国都在创造奇迹,如下表。中国奇迹证明了( )
•一分钟中国,创造GDP1.57亿元 •一分钟中国,“复兴号”前进583米 •一分钟中国,6万件快递被收发 •…… |
A.中国已实现民族复兴
B.中国是最优秀的国家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20、学习了民主相关知识后,初三学生小南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以下属于参与民主生活的是( )
A.举报同学考试作弊
B.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C.参与《乐队的夏天》综艺节目网络投票
D.参加重庆市发改委召开的居民分时电价听证会
21、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一些人渐渐淡化了这一美德,在食堂只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外出就餐往往剩下一半……这些行为造成严重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施行,引起广泛关注:
观点一:只要有了反食品浪费法,就能厉行法治、遏制住食品浪费的现象。
观点二: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
阅读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上两个观点的看法。
2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号召大家注意陌生人,堵塞防疫漏洞,发挥群众防治的力量。老旧小区改造,铺上新管网、安装新电梯,都要征求居民的意见。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在网上公开征集网友的锦囊妙计。国家在各个方面越来越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了。围绕“民主生活”。有同学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也有同学认为:民主监督我们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所以可以肆意妄为。
结合材料,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23、——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世界经济论坛今日发布的《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排名位列第28位。这份报告的评价指标包括创新能力、市场规模、技术和教育水平等。这份报告指出,领先经济体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开发、吸引并利用现有的人才,在促进创新方面进行较大投资。
24、(民法典诞生,谱写法治新篇章)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编纂民法典的决定。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法学专家的意见,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意见建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以上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材料二:《民法典》的诸多规则体现了对各民族固有文化的尊重,如对地方习惯的尊重等;同时将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于一炉。《民法典》还明确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回应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说《民法典》的颁布有何意义?
25、[法治中国,坚实足印]
关于“依法治国”的内容,某校9年级(2)班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法治中国”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公布,法治位列其中,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材料二: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议题,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高度。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但更清晰地告诉我们如何推进法治进程。
(1)请运用“做守法公民”的相关知识,结合观点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分)
(2)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做了一些归纳,请根据情境完成表格内容。(4分)
26、(创新强国)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三个方面即可)
27、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
《将改革进行到底》告诉我们,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你分析原因。
28、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分别是什么?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请你就如何厉行法治提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