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能够体现黑龙江省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是( )
A.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黑龙江省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B.与群众生活和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100多个‘跨省通办’事项在黑龙江省先后落地
C.中国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2022年黑龙江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2.58万元
2、仔细分析下表信息.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是(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发展速度过慢
C.法治建设不健全
D.创新能力不强
3、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调整,法治和德治也成为国家治理的两种重要方式。对法律与道德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②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③道德对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以下与这句话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5、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这说明( )
①良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我国逐步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③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政府应严格执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该部法律应新时代需要而制定,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突出青少年,强调教育和实践融合,内容涵盖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象征和标志、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各个方面。据此推断,该部法律是( )
A.民族团结促进法
B.爱国主义教育法
C.英雄烈士保护法
D.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7、“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民在一个时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从“粮票”,到“大包干”,再到“5G人工智能”,民生热词的变化印刻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轨迹。但有些热词始终不变,比如“改革”和“创新”。这是因为“改革”和“创新”( )
①体现人民群众的期盼
②引领人民同时富裕
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2年度,我国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0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制定行政法规2件,修改行政法规16件,废止行政法规7件;制定司法解释17件,修改司法解释5件,废止司法解释5件。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②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实现了司法正义
③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实现现代化
④国家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取得新成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 )
A.我国在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C.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10、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住房、医疗、教育等群 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均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进有关议案、提案中,让人们感受到温情 暖意。材料表明(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保障了人民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0年12月,南京市某区政府工作人员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帮助辖区农民销售农产品(俗称“直播带货”),各地网民纷纷购买。对“直播带货”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进一步扩大了网民的民主权利
B.超出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
C.网民购买是参与民主生活的表现
D.反映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2、“天宫课堂”第四课中,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向大家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等,并与地面课堂互动交流。可见,“天宫课堂”( )
A.促进了教育公平,快速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
B.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C.彰显航天科技实力,巩固我国科技强国地位
D.通过太空科普,培养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
13、2023年11月14日至17日,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形成共识,积极行动,引领中美关系积极向前发展。这是造福两国人民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由此说明我国( )
①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制定世界规则,主导国际新秩序
③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坚定立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3年11月30日,秦女士在乘坐公交车时,突然手脚僵硬,呼吸困难,重重摔倒在车内地板上。危急情况下,当车司机李兴联合热心乘客展开急救并果断送医,守护其转危为安后默默离开。这彰显出( )
A.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B.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和乐风范
C.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15、2023年6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说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了中国古老文明
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
③中国式现代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增强我国文化自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截至2023年3月,我国森林面积达34.65亿亩,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这直接得益于( )
A.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B.我国总体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
C.走绿色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17、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金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本次修改中增加一条:“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 )
A.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和教化作用
B.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8、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生动写照。在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命力昭示了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强大能量,以胆识与魄力、以刚毅的精神与不懈的斗争描绘了一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可见,伟大建党精神( )
A.发展并超越了中华民族精神
B.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D.是时代精神在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
19、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_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时代
C.科技强国
D.社会主义现代化
20、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联合国决不放弃为乌克兰危机寻找和平解决方案的决心,同时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回到外交解决危机的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致力于用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B.谋求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D.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通过武力解决
21、九年级(8)班组织观看了2015年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奖,小雨有感而发:“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培养创新精神远远比培养艰苦奋斗精神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小雨的观点。
22、近年来,中国着眼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文明观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发表了各自看法。小明:改革开放,中国富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中国。小红:同住地球村,各国紧相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共同努力。
请你对以上观点进行辨析。
23、只要实现公平正义,就能构建和谐社会。
24、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亲切看望小朋友们。习近平主席走进一年级(1)班教室,语文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成语课,墙上挂满了孩子们根据成语故事创作的画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孔融让梨”……孩子们指着画报齐声念着十个成语。当他们念到成语“不屈不挠”时,习近平主席接过来说:“好,我祝你们不屈不挠,马到成功!”
举例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四个即可)
25、 材料:《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一垃圾分类标准被称为“最严标准”“一步到位”。根据条例规定,如生活垃圾未按分类处理,单位则罚款5000至50000元,个人则罚款50至200元.2020年之前,全国46大城市都将实施这一垃圾分类标准。刚开始实施,绝大多数市民不能适应,一时间讨论声不断,有调侃的,有吐槽的,有支持的…为响应垃圾分类处理号召,举行“垃圾分类,你我参与”公益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分析上海为何要制定实施“最严标准”?(两个方面即可)
(2)为了让居民尽快适应这一标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三个方面即可)
26、2014年12月25日,有媒体报道,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24日晚(平安夜)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制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官网也于24日发表了名为“不盲目崇拜洋媚外,争做中华好儿女的文章。”
与其排斥洋节,不如创新,洋节和国节并没有冲突,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它们都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中西文化的交融互动也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结果。
(1)洋节和国节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体现了怎样的道理?(2分)
(2)“不盲目崇拜洋媚外,争做中华好儿女,”要求我们怎样做?(2分)
(3)在多元化文化交往中,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2分)
27、 材料一 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常委会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认真编制立法规划,召开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和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及时部署立法工作,制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4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
材料二 近年来,铁路公安机关联手有关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高铁列车运行管理秩序等条例和管理制度,顺应民意,依法查处了一批高铁霸座、动车吸烟、阻拉车门等违法行为,很好维护了高铁正常运行秩序和广大乘客的合法权益。
材料三 70多年来,法治中国的建设取得骄人成绩,追求公平正义,实现良法善治,这一切都离不开无数法治工作者恪尽职守的忠诚和孜孜不倦的奉献。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 -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隆重举行。颁奖礼共分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利剑出鞘扬正气》《法治中国追梦人》《人民利益高于天》和《弘扬宪法精神》五个篇章,由文艺表演、获奖人物事迹短片展播和现场采访等环节组成。本届颁奖礼还专门设置了三个致敬环节,分别70周年大庆安保群体、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年代表向人物、2019年度牺牲的英雄人物致敬。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请说说材料三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及其人物事迹,给我们厉行法治有何启示?(三方面)
28、材料一:2013年7月28日---29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举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表示,与会人士聚焦本届论坛“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的主题,就和平发展回顾与前瞻、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教交流三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达成了17项共同建议。首次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要领域,富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材料二:2011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当地时间11日上午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说,3年多来,在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下,台海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开创出和平发展新局面。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意愿,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方向是正确的。两岸双方应该继续努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巩固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把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势头保持下去。
材料三:2011年11月16日,有媒体在国台办的例行记者会上问发言人:14日,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称大陆在很多场合都试图运用影响力来介入台湾的选举,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发言人范丽青对此表示,我们不介入台湾的选举,这是我们一贯的立场。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岸人民为什么要巩固反对“台独”?
(3)台湾问题至今还是祖国母亲的一个心结,盼望“母子团圆”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共同心愿,为达成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心愿,实现祖国统一,你觉得国家应该如何做?
(4)我们青少年能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