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活动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契合的是( )
①开展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②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物品
③推行节能减排,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
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3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邓小燕,八年前主动放弃沿海地区的稳定工作,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历经困难和挑战,她让家乡的特产走出了大山,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她的创业故事表明( )
A.做好职业选择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B.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没有关系
C.青年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是最好的
D.当代青年人要敢于担当并勇于奋斗
3、漫画中市场监管部门的行为体现了(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利用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利用法律和道德共同约束社会成员,调整社会关系
③只遵守法律而不必遵循道德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现年15岁的九年级学生王东,在他30岁时我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④实现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新闻事件与新闻解读相匹配的有( )
序号 | 新闻事件 | 解读 |
① | 2023年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德阳市考察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② | 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 | 积极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
③ |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11月11日在温州开幕,峰会秉持“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的主题。 |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④ | 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成都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激发居民自主治理“新活力”,把协商议事场所“搬”到小区里,“建”在坝坝头,听民声、问民情、议民事、解民忧,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由此可见( )
A.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满足每一位公民的需要
B.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D.在我国,人民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8、某地人民法院依法宣判了一起失火案,被告人全某才犯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同时责令其赔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损失。被告人补植复绿、购买碳汇用于一部分替代性修复,法院准许其通过劳务代偿的方式抵扣剩余部分。人民检察院与全某才签订劳务代偿协议,由全某才通过参与防火宣传、育林巡山等工作方式赔偿,当地林业办公室负责全程监管。此案件的处理( )
①健全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法律②推动公民履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
③彰显了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温度④说明人类要为破坏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面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22年6月6日,科技创新大会指出,1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走上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
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B.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C.完善创新制度体系
D.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10、2022年9月14日,教育部发文称,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义爷教育阶段学校20.72万所,专任教师1057.19万人。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是因为教育( )
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必须常抓不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新以来,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上,依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这表明( )
①宪法是根本法,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②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决定权
③我国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法律体现了公民意志,反映公民呼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推进全面创新的核心是( )
A.方法创新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生活创新
13、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体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 )
A.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B.人口总数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4、伟大目标在召唤,从2021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中华民族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图中,②③处对应的奋斗目标分别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D.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下表中“微行为”和“微点评”相符合的是
序号 | 微行为 | 微点评 |
A | 积极参与区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 | 民主选举,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B | 参加政府组织的公交路线听证会 | 民主协商,不断提高民主意识 |
C | 拒绝转发未经证实的朋友圈信息 | 明辨是非,自觉做到厉行法治 |
D | 参与社区法治宣传周志愿者活动 | 严格执法,不断强化规则意识 |
A.A
B.B
C.C
D.D
16、《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公布,广州在百个城市中排名第四,彰显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广州首创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的“双免”清单被全省推广。广州市政府的做法有利于( )
①让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②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的水平
③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广州样板
①保障司法公正,维护人民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以下选项中,通过材料不能得出该结论的是( )
A.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突区群众,中央部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科学指挥,人民子弟兵上演“生死时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白衣战士英勇逆行救死扶伤,兰州一家企业为受灾群众送来免费牛肉面,河南聋哑妈妈为灾区群众免费剪发,社会各界纷纷捐助物资善款……——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B.龙泉驿区对口帮扶甘孜县以来,实施一系列项目,发展高原产业,助力民生事业,为甘孜注入自我发展能力。——消除民族差异就一定能促进共同富裕
C.改革开放以来,“三包”(农牧民子女包吃、包住、包学费)政策、组团式教育援藏等重大举措助力西藏教育不断发展——我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D.新疆和若铁路正式通车,这将进一步完善新疆铁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各族人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带动沿线资源开发——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8、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弘扬的精神是 ( )
A.爱国精神
B.勇于创新, 不怕牺牲的精神
C.中国精神
D.勤俭节约精神
19、据预估,到2025年,我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我国已经形成完整、自主的北斗产业发展链条,北斗相关产品已经输出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这告诉我们(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③创新让我们实现贸易顺差
④我国已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某校板报组准备举办以“守望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板报制作比赛。下面是和谐小组制作的四大板块,其中内容与标题完全相符的是( )
红色经典 | 河北文化 | ||
《建党大业》 《百团大战》 《甲午海战》 | 优秀影片感染人 | 衡水内画 蔚县剪纸 常山战鼓 | 中华文化 创新性发展 |
民族脊梁 | 传统美德 | ||
“七一勋章”获得者 张桂梅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 | 感受先进人物 精神力量 | 见利忘义 孝亲敬长 仁爱孝悌 | 传统美德 内涵丰富 |
A.红色经典
B.河北文化
C.民族脊梁
D.传统美德
21、《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绿色生活行动,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义务并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
对此、有同学认为:我国资源丰富、种类多,垃圾分类费事费力没有必要。请你对他的观点加以辨析。
22、【创新引领未来,科技改变生活】
在学习九年级第二课项目二“创新永无止境”时,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你任选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3、结合《历史的昭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学的有关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同学甲: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就是只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的去发展。
同学乙: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就是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
24、 2019年9月2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会上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2013年——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预计到2019年底,全国95%左右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再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近年来,我国通过废止、修订、新增相关法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依据宪法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原因。
材料二 今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我国也迎来了第四个“宪法宣传周”。加强宪法宣传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
(2)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中学生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6、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备的能力?
27、2020年8月17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印发了《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对40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和24个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进行了命名。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
28、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确立,未来只需加大力度攻坚,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