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新时代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 )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③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故略性支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 )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②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这表明我国政府( )
①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③积极致力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已经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年3月,温州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征求市民意见,将群众迫切需要整治的10个堵点列入民生项目并进行整治提升,打造良好的出行环境。这一过程( )
A.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B.有效解决社会根本矛盾
C.保障人民利益全部实现
D.助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事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之所以如此重视环境保护是因为环境保护( )
①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福祉
③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④是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从现在起 ,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 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①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④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这说明( )
A.承担责任只是职业的要求
B.责任一旦确定就无法改变
C.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
D.承担责任会有一定的回报
8、除了“四大发明”之外,古代中国,尤其是15世纪之前,在农业、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数学等领域的科技发明至少有100项“世界第一”,如铁犁、吊桥、瓷器、伞等。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不仅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也是我国目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B.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C.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9、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性
D.社会信息化
10、从助餐助医到助浴助洁,从应急呼叫到日常照料,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为响应广大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需求,北京市积极构建多个层次、功能互补的养老服务网络。这有利于( )
①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②调控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
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④让敬老助老成为文明城市的社会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进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赛事进行非法赌球活动。11月22日,沈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联合大东分局,破获卡塔尔世界杯开赛以来沈阳首起赌球案件,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这表明( )
①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②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③法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④法治能够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一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
B.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只要提高教育地位就能促进国家不断创新
13、下列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意境的诗句有( )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某同学在查阅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注意到人口部分的数据表。下列论断与图表数据最相符的是( )
202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比去年(%) |
全国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岁) 16-59岁(含不满60岁) 60周岁及以上 其中:65周岁以上 | 141175 92071 49104 7220 668969 25615 87556 28004 20978 | 100.0 65.2 34.8 51.1 48.9 18.1 62.0 19.8 14.9 | 下降0.4 增加0.7 |
注: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A.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B.我国人口呈现男女比例性别比偏高的新特点,男女比例更加失衡
C.我国老龄化加剧,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D.我国人口增速趋缓,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国情
15、近年来,湖州市致力于将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成居民的“办事之家”,积极响应“最多跑一次”政策,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这体现出市政府( )
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③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器叫“嫦娥”、火星探测器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 )
①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犯罪案件22.6万件,千方百计帮助受骗群众挽回损失;审结一批针对老年人的非法集资案件,追回赃款31.9亿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这表明人民法院( )
①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③坚持司法为民,彰显法治的力度和温度
④坚持公正司法,惩办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连续第10年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举行这一活动有利于( )
A.传承红色基因,延续文化血脉
B.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保障
C.树立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D.弘扬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9、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文章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是因为( )
A.教育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B.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是发展教育
C.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D.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0、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了解“三北”工程建设情况。“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是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习近平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三北”工程建设( )
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②重视生态安全,贯彻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
③弘扬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 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风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文明出行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此类事件引发网友热议。请你辨析以下观点:
A: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法治更重要
B: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发展
22、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子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施行,引起广泛关注。
甲:“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
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浪费行为可耻,出台反食品浪费法一定能抵制浪费行为。”
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3、 小李同学说:“我们小区住户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快递,这些快递所产生的垃圾,实在令人担忧。我每天上学、放学,都会在小区路边的垃圾桶旁看到一大堆被扔掉的快递包装。当前我国快递包装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小吴同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对于社会事务无能为力,管不着,也不用管。”
请你用增强民主意识的知识评析小吴同学的观点。
24、(中国精神)
2019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了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会见时,对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说“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在某种意义是讲女排精神代表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奋斗路上,我们中国正需要这种精神,这样才能在崛起的路上阔步前行,攀登于世界之巅。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女排精神的核心是 精神。
(2)发扬女排精神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中国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25、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民法典来了”,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与社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既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的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哲人曾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共1260条,全文逾10万字。大到政权制度,小到婚姻家庭,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人民的生活;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更温暖地照耀无数人追梦的征途。
阅读上述材料,请参与知识竞赛: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2)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怎样?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26、“创客”们利用互联网和新工具,实现了产品自制造,越来越多的创意产品问世,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经济发展从“中高速”转为“中高质”提供不竭动力。他们创新的科技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革。创客已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创客是时代的领跑者。”
27、2017年9月1日晚20:00,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节目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节课。节目中,吴磊将作为课代表,一起和同学们聆听前辈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生的故事,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属于中华儿女的民族骄傲和自信。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2017年《开学第一课》“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节课,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两个方面即可)
(2).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会让青少年有哪些收获?(三个方面即可)
28、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请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