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鼎的妈妈想开一家餐馆,要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小福的表哥和女朋友到民政局领结婚证;小闽的姐姐安装在电动车上的遮阳伞经交警劝导被拆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是( )
A.为人民服务
B.对人民负责
C.为人民谋利益
D.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2、2023年9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围绕教研制度的完善、教研体系的建设等问题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协商,并达成共识。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以及达成共识表明( )
①我国积极发展协商民主,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②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
③协商民主就是要通过充分协商,消除差异,画出最大同心圆
④民主协商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小秦要将该新闻编入道德与法治小报,你认为最适合的版块应该是( )
A.落实依法治国
B.彰显文化魅力
C.人民当家作主
D.全面深化改革
4、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性
D.社会信息化
5、长春市打造创新科技示范城区,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长春市之所以重视创新,是因为( )
①创新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逐步实现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从最初的6个板块升级到包含“通关+物流”等功能在内的16个板块,66项特色功能,服务贸易企业超60万家。国际贸易通关效率提升,促进了贸易便利化。这体现了我国( )
A.自贸区高度自治
B.高水平对外开放
C.经济腾飞谱新篇
D.全面的社会变革
【2】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数字平台联通,审批方式由‘串联’变“并联’。办理施工许可,由原来20多个审批环节缩减到3个主流程审批环节,审批时限从246个工作日缩减至12--40个工作日,有力助推项目落地投产。这启示我们( )
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改革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道路
③以改革为国家发展全局核心④弘扬勤于探索的改革创新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新发展理念是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都要提高
C.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要把发展和安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D.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8、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法治原则
B.依法行政
C.接受监督
D.严格执法
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突出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和平有渴望
10、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牵挂,流露出饱满深厚的人民情怀。这表明( )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②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党和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关于下列漫画,说法正确的有( )
①创新的时代,我们要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③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推动创新发展④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随意使用他人创新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之际,中山某校拟开展“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游。你认为合适的路线是( )
A.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理由:重温革命岁月,弘扬伟大革命精神
B.中山市博物馆—孙文西路步行街。理由:感悟与传承侨乡文化之美
C.珠海日月贝剧院—港珠澳大桥。理由:弘扬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D.中山西江花木生态景观廊道—牧语田园。理由: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13、2023年12月12日,吉安吉州区长塘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起了解剪纸文化的发展历史,欣赏着剪纸艺人巧夺天工的作品,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校此举( )
①维护了中学生的文化权益 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全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④能保障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这次盛会也是一堂读懂中国的“公开课”,彰显了( )
A.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C.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5、下图告诉中学生,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做到(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诚实守法
16、2023年8月,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以金砖责任应对共同挑战,以金砖担当开创美好未来。这说明各国要( )
①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②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③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④共同成为国际社会的领导力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小明的妈妈参加了市政府召开的水价调整听证会,请问小明妈妈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是( )
A.民主决策
B.民主选举
C.民主协商
D.民主管理
18、我国把诚信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列入《民法总则》之中,这说明( )
①道德比法律更重要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③道德比法律更具约束力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国务院听取意见形成草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表决通过,最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并公布,这就是我国法律的制定过程。这充分体现了( )
A.我国的法治不仅需要良法之治,更加需要善治
B.依法治国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并且监督全国人大工作
20、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义之邦,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也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怀。下列做法与我国古人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A.积极面对机遇与挑战,居安思危
B.包容互惠、对话协商,携手发展
C.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升级
D.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领先发展
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有同学认为,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青少年无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2、为了让广大农民工顺利拿到工资,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更好的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判断:
理由:
2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是工匠摇篮。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关系就业保障,关乎产业升级,承载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使命。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凝聚合力,造就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中国工匠,就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对此初三学生小德认为:“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考不上普通高中无所谓,反正都有好前途,不用努力学习了。”
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4、“双碳”一词当选为“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中国的“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但很显然,这并非凭一国之力可成,更须各国联合行动,分享经验与智慧,携手呵护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地球。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需要全面转变传统落后的发展观念,秉承开放包容理念,推动疫情后经济的“绿色复苏”;要明晰各级别、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工作的职责,完善对有关部门及个人的考核问责机制;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有些电力企业应积极攻克包括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技术在内的减碳难关,加快建设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大“双碳”战略宣传力度,让电动汽车、共享单车等产品以及以旧换新等服务,走进更多中国人的家庭,成为更多中国人的习惯。
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的国情国策知识,为我国更快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出谋划策。
25、2022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用好有利条件走好“必由之路”》的文章。解读文章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内容一】
放眼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竞相闪耀。“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这不仅是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密码之一,也将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更大奇迹的动力引擎。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自强的途径。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内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条件之一。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国家治理中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制度效能。
(3)请写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4)我国的哪项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内容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放眼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竟相闪耀。新起点上,中国人民更加坚定自信。
(5)中国精神薪火相传。中国精神是什么?
(6)请从个人心态和行动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26、体育中考前夕,某校初三部分同学正在积极训练,以下是训练中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仰卧起坐训练场上,小丽因身体较胖做仰卧起坐比较吃力,老师劝她改选更擅长的实心球项目,但她坚持随大多数女生选仰卧起坐。
场景二:跳绳训练场上,小强因受到同学无意的干扰没有拿到满分,他很生气,也不想其他同学超过自己,就故意捣乱影响其他同学训练。
场景三:立定跳远训练场上,体育成绩较好的小明,热心帮助班级未达标的同学训练,为防止到家太晚父母“唠叨”,他谎称在学校写作业。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下列观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①同学们积极锻炼,是珍爱生命的表现,人的生命独特性就是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
②同学们积极训练体育中考项目,是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体现。( )
(2)请结合上述三个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与人交往?(11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时代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大大增强,正在意气风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请你选取一位恰当的榜样人物为自信的中国人画像。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0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使全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倡议1:建设美丽中国。做法:自觉做生态环保的倡导者、行动者、示范者。
倡议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倡议3:用实际行动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要完成上述倡议,我们需要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