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这是因为( )
①道德对法治建设有支撑作用 ②法律和道德可以互相替代
③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促进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这说明( )
①良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我国逐步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③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政府应严格执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振兴需要各族人民守望相助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我是中国空军,你们的行为己严重影响我飞行安全,现向你提出严正警告!”2023年8月,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编队,遭遇外机“亮肚皮”挂武器挑衅,我军飞行员临危不退,严正警告,最终将外机驱离。飞行员以实际行动( )
①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③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④表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谁能凌绝顶,看旭日东升。在惠州市高榜山,大学生们登山远眺,观望日出,挥舞着国旗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大学生们的这一行为彰显出( )
A.对文化有自信
B.对民族有底气
C.对国家有认同
D.对发展有信心
7、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表明( )
①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适应社会需求,推动法律与时俱进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监督权
④厉行法治要推进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河流污染问题——体现协商民主
B.某镇选区选民选举赵某为镇人大代表——体现选举民主
C.王某参与居民用电的阶梯价格听证会——参与民主监督
D.杨某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参与民主决策
9、2023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
B.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只要提高教育地位就能促进国家不断创新
10、“双减”政策稳步推进教育改革,给中小学生乃至每个家庭都带来了显著影响,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这样做是因为( )
①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将下面漫画中四个“★”换为下列内容,最为恰切的是(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选项对“止于至善”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闻过即改,知耻后勇 ②向往美好,永不言弃
③学习榜样,汲取力量 ④自我省察,积极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针对老年人“出行难”等问题,一年来,多地纷纷出台《养老服务条例》,要求加大坡道、扶手、电梯等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力度,为老年人交通出行等提供便利,并多措并举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②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基本原则
③全国各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公交车台阶无法升降,小区缺乏坡道和电梯,商场自助终端操作繁琐;外出走不动了想歇会儿,路边一把椅子都找不到……缓解以上矛盾,应当( )
①开展适老化改造,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提高我国基础设施、科技产品的适老化水平
③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到敬老、助老的行列中来
④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23年11月消息,香港535名拒绝宣誓效忠香港特区以及《基本法》的政府雇员已经全部解聘。香港特区政府要求政府雇员宣誓、是基于《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法的规定,显示了香港特区政府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决心和态度。对香港政府解聘政府雇员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反华势力分裂国家统一的行为
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这是践行“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具体体现
④这是确保香港能完全自治,长期稳定与繁荣的重要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早上起床,小明喊一声“小爱同学”就能了解到当天的天气和温度;晚上回家,爸爸的新能源车可以自动泊车,不需操控方向盘就可完成;周末和家人在饭店用餐时,点完菜后智能机器人很快就会送菜上桌。从这些体验中我们能感受到( )
A.创新带来巨大财富
B.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C.创新影响人类就业
D.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17、下表中事例与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 事例 | 形式 |
① | 李老师通过选民投票光荣地成为县人大代表 | 民主选举 |
② | 刘司机向有关部门反映校门口交通堵塞问题 | 民主管理 |
③ | 赵大爷参加了市政府召开的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 | 民主决策 |
④ | 居委会召集业主、物业工作人员商讨小区文明公约 | 民主监督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北京某街道推行“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居委会为“组织者”、业主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政府职能部门为“后援团”、辖区单位为“共建者”的工作格局,围绕居民反馈的问题进行六方会谈,及时解决。这体现( )
①各方群策群力,共商共治解决社区问题
②社区通过充分协商,落实政治协商制度
③居委会行使国家权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④基层群众自治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相聚北京冬奥会,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感召下,用拼搏与汗水书写追梦故事。从“更快、更高、更强”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种改变是基于( )
①团结合作、交流互鉴,才能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②守望相助、共同担当,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
③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④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团结合作成为时代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2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0.04%。60岁以上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13.26%上升到18.70%。数据表明我国( )
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口流动性较大④男女性别比偏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参赛,其中有不少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各地学校也积极开展诸如科技小达人评选,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企业开放日等活动。让更多同学亲近科技,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九年级同学就青少年该不该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22、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首次写入生态保护红线、设计按日计罚制度、增加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等,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有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中国的环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此,你赞同吗?为什么?(7分)
23、“我们用10年时间,研发出有望治疗肿瘤的激光加速器原理样机,造假6000万元,其中激光器部件是花2000万元从法国公司购买。”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学院教授颜学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内激光器目前尚未达到国外最好水准。就如何改变这一境况,下列两位同学各自发表了看法
24、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子,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中国梦”指的是什么?我们脚下应是一条怎样的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 要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鸟的诉说
我是一只小小鸟,喜欢唱歌和舞蹈。可是近来很烦恼,栖息之地日减少。
想要远迁换新巢,空中气体似毒药。夜里强光把眼照,晕头转向路难找。
一头栽在污水旁,耳边有语在诉怨。垂危鱼儿泪已干,沙尘狂舞迷我眼。
张张小口向人唤,及时悔过尚不晚。望君热爱大自然,共建和谐谋发展。
仔细阅读上述诗歌并回答问题:
(1)诗歌反映了哪些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现象?
(2)这些现象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为改变诗歌中所反映的现象,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26、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我国是互联网大国,93.8%的城市居民家庭拥有1台以上的互联网设备,53.94%的城市居民受访者参与了网络上的信息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上当受骗的情况时有发生,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据统计,微信安全部门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近年国家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一批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被依法拘留或教育训诫。
(1)生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6分)
(2)对于我国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有网民持不同看法,认为“网络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场所,国家不能干预”。请你运用“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说法加以评析。(6分)
27、【众志成城克时艰】
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量、指明了方向。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动员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铸就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辉煌成就得自信】
2021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的视频,我们中国人对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找到了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不负韶华追梦行】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们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将以此为基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向更高的理想奋斗!
(3)我们作为中学生,该如何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
28、责任是一种心态,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品质。青少年要勇担责任,激发出生命的力量,焕发出人生的精彩。
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我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请列举三条具体做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