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事件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黑奴贸易
③《法典》的颁布
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A. 英国和荷兰
B. 法国和荷兰
C. 葡萄牙和西班牙
D. 葡萄牙和英国
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基于疆域空前辽阔这个现实因素,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 )
A. 司农司 B. 行中书省 C. 宣政院 D. 中书省
4、在古埃及,掌握国家一切大权的是
A.部落联盟首领
B.皇帝
C.法老
D.总统
5、综合以下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 |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 |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6、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弱 D.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7、下述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消除经济危机
B.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C. 新政增加就业的措施是整顿农业
D. 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8、“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完成“这一任务”,美国政府
A.整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9、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 )
A.农奴可自由转换职业 B.农奴可以改变身份
C.农奴可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土地 D.取消农奴所负担的一切义务
10、19世纪中后期,“日本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辫,修剪成西式短发”。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明治政府( )
A.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11、美国的诞生源自18世纪的一场重大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种族之间矛盾尖锐
B.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激化
D.殖民统治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2、《新全球史》中指出: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很多人则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的目的是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
13、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冲击了日本车企,部分汽车零件供应短缺,导致北美、印度、泰国、韩国甚至德国等汽车行业都面临着萎缩的危险。这主要说明:
A. 地震影响经济的发展 B. 日本是经济大国
C. 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经济全球化模式带来的影响
14、这次战役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这次战役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萨拉托加战役 C.纳西比战役 D.约克镇战役
15、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这个作品是
A.《神曲》 B.《蒙娜丽莎》 C.《哈姆雷特》 D.《罗密欧与朱丽叶》
16、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该资料可用于研究( )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
国民收入(亿美元) | 680 | 220 | 100 | 170 | 60 | 40 |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 1.5 | 5.7 | 9.1 | 23.5 | 14.5 | 28.2 |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建立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二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7、埃及是一本厚重却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自然探索……走进古埃及的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A. 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 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 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
18、下图所示事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美苏“冷战”
B.苏东剧变
C.德国统一
D.欧洲政治一体化
19、下图所示作品
读书摘要 作品名称:《物种起源》 出版时间: 1859年 作者:达尔文 |
A.论述了万有引力定律
B.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C.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D.抒发了对生命的赞美
20、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这主要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 )
①贫富分化加剧 ②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人口迅速增长 ④劳动力结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________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2、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14 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核心思想是_____。
23、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发现“人”指________;发现“世界”指______。
24、下列左图中人物是文艺复兴的先驱_______,他的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右图是航海家_______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登上美洲大陆的场景。
25、秦统一后,秦始皇派人开凿了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隋朝建立后,隋场帝开通了以_____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6、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______(制度);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27、创作《格尔尼卡》,控诉法西斯暴行的画家__________________。
28、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______,它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利;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______。
29、世界历史上的第一。
【1】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
【3】阿拉伯半岛上伊斯兰教第一大寺是
【4】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和
30、___________使世界开始连结成一个整体;___________使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31、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它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有哪些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试举两例)
(3)随着科技的进步,坦克、毒气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战争更加残酷。一战中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核武器(原子弹)首次被美国使用,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请你说出在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哪次科技革命?
(5)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地震后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思考。结合上述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32、列举19世纪中期,哪些国家为挽救国内危机进行了哪些活动
33、在各个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的古代世界,战争成为不同文明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下图中的人物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被称为的名称是什么?帝国建立后,他的哪一-举措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
(2)经过数十年的扩张,法兰克国王查理终于被授子“罗马人的皇帝”的称号。请问,为他加冕的是谁?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对欧洲政治版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疆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维持了百余年的兴旺繁,哪一个宗教借助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成为世界性宗教?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巨大,请试举一例加以证明。
34、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作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是不是所有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请说明理由。材料二 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