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大化改新 C. 奴隶主民主政治 D. 幕府制度
2、资料显示,法国贫户家庭在面包上的支出在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1789年则达到80%。商品滞销,农民涌入城市造成高失业率,城市平民生计问题也越来越突显。材料表明( )
A.法国封建统治面临危机
B.法国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C.第二等级地位急剧下滑
D.无产阶级革命时机成熟
3、“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致了平民心目中压追的象社,抵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一事件”是( )
A.1640年议会召开 B.光茉革合
C.来克星顿枪声 D.攻占巴上底烈
4、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
A. 恒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多瑙河流域 D. 幼发拉底河流域
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持续时间 | 参加国家 | 死亡人数 | 经济损失 |
4年多 | 30多个国家 | 3000多万人 | 3400多亿美元 |
A.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D.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6、如下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表说明这一历史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是(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
时间(年) | 日本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1952-1960 | 8.2 | 2.8 | 2.7 | 7.5 | 4.8 |
1961-1970 | 11.2 | 4.1 | 2.8 | 4.8 | 5.8 |
A.一波三折
B.持续发展
C.停滞不前
D.危机四伏
7、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8、下表是轩轩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C.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9、因果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事物之间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下列前后史事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的成立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C.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中共七大的召开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6世纪初,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他令人编修了诸多法律文献,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下列哪项不属于当时的作品?
A.《查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法理概要》 D.《法学汇纂》
11、他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他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普罗塔哥拉
12、如下图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狱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说明
A.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B.腐朽的封建统治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 D.法国大革命是最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13、他主张“人应该认识自己”,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这位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德谟克利特
C.亚里士多德
D.凯撒
14、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A. 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 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 对印度的贸易出现贸易逆差
15、阅读下表《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16、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一战”前,欧洲己经是世界经济中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
C.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一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阵营
17、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 机器的噪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 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D. 内燃机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18、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一战后领导世界目的的美国,另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中国
19、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欧洲殖民扩张
D.资产阶级革命
20、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由此可见,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
A.大大地推动俄国农业的发展
B.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处境和地位
C.彻底改变农民被剥削的命运
D.使俄国农民真正获得了政治权力
21、达州的初三学生小明暑假乘坐达成铁路前往成都探望年迈的奶奶,经过不到三小时的旅程就能顺利到达成都东站;他不禁感叹铁路交通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方便。小明能够快速到达成都看望奶奶他最应该感谢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______的伟大发明。
22、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国王统治的___________,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期间,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___________派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击败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1945年召开的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欧洲联盟成立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年。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______成为时代主题。
(4)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__________。
24、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国王_____________命丧断头台;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王___________也被推上断头台。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转折点战役是 ______
25、1649年,(_______)被推上断头台。1793年,法国国王(_______)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26、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欧洲中世纪晚期,垦殖运动后土地的增加和土地关系的变化,为租地农场的出现提供了土地,庄园的衰落则为资本主义的出现提供了________。
28、7世纪中期在日本进行改革的天皇——
29、1825年,_____设计的蒸汽机车在英国首运成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这艘近代战舰(动力为2座蒸汽机)的管带_____壮烈殉国。
30、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________一处对外通商。清朝前期疆域空前辽阔,最南端至_____________。
31、伯利克里执政期间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到达了顶峰,就该民主政治请你发表看法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2)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集一起形成的法律文献:
(3)把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的人: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33、20世纪上半期,短短的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在这场大战中,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这体现了战争的什么特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3)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召开的会议是什么?此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其首要宗旨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19世纪人口流动简表
事件 | 时间 | 主要流向 | 主要人群 | 影响 |
事件A. | 15世纪末—16世纪 | 从西欧到美洲 | 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 促进美洲经济发展;美洲土著居民惨遭屠杀,人口锐减…… |
黑奴贸易 | 16世纪—18世纪 | 从非洲到美洲 | 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 加美洲的劳动力,促进美洲的开发;非洲黑人传统文明衰落、经济发展倒退…… |
工业革命 | 18世纪中期—19世纪 | 从英国农村到英国城市 | 英国农业人口 | 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从1750年的16%上升到1851年的42%;1851年,英国城市中居民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 |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事件A是指哪一事件?材料体现出18世纪中期—19世纪英国的人口流动对英国城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根据材料,归纳推动人口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