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CO2和CO的元素组成相同,则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二氧化碳不助燃,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锶型”矿泉水既有益于人体健康又有抗氧化防衰老作用。这里的锶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钙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g
B.原子序数为20
C.中子数为20
D.位于第三周期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黑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5、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钾 K
B.铝 Al
C.铜 CU
D.汞 Hg
6、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我国科研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烷(CH4)和X。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X的化学式为H2O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里的“可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实验与事实
B.假设与预测
C.观察与问题
D.解释与结论
8、茶叶中的儿茶素(C15H14O6)有延缓衰老、抗肿瘤等生理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儿茶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4+16×6)
B.儿茶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儿茶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儿茶素是由15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
9、明矾石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属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我们熟悉的明矾就是由它制取的。除此以外,明矾石还可用来制造钾肥、硫酸,也可用来炼铝。已知明矾石的化学式为,其中x的值是
A.4
B.5
C.6
D.7
10、古代唐镜表面有一层耐腐蚀的二氧化锡(SnO2)。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A.-4
B.-2
C.+2
D.+4
11、物质由微粒构成。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氨气、铁
B.干冰、氧气
C.金刚石、汞
D.硫酸铜、氮气
12、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C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会变得饱和
B.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C中含溶剂剂量多
C.如果 A 中混有少量B,可经过降温结晶法提纯A
D.T₂℃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3
1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提倡坐公交、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露天焚烧
D.多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15、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B.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CO2、可吸入颗粒物等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用做霓虹灯
D.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17、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张青莲
D.道尔顿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可制作铅笔芯
B.干冰用于灭火
C.氦气可用于探空气球
D.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剂
19、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精雕细琢,金石可镂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做食品干燥 | B.用纯铁制外科手术刀 | C.用金属钨做灯丝 | D.聚氯乙烯用作电线的绝缘皮 |
A.A
B.B
C.C
D.D
21、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汽车内除异味
C.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
22、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7 | 10 | 28 | 37 |
反应后的质量/g | 14 | 10 | 33 | x |
A.x的值是27
B.乙可能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7:28
2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物质乙从甲、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B.甲、乙物质都是易溶物
C.甲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后仍然饱和
D.10℃时,饱和的甲、乙混合溶液中所含甲、乙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河水
B.倾倒液体
C.验满二氧化碳
D.称量固体药品
2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燃烧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C.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D.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二氧化锰下反应
27、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是因为二者的______不同。
(2)图乙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从图乙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28、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迈克尔·斯坦利·惠廷汉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他们三个通过研究锂离子充电电池,站在了世界诺贝尔化学奖的最高领奖台。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图中A为周期表中锂元素的信息,其余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从图A中数值获得的一条信息是锂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编号);D结构示意图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
(3)LiMnO2是一种电极材料,其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用化学符号表示:①两个锂原子:_______;②氢氧化锂:___________
29、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
(2)纯碱的化学式_______。
(3)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4)氯化钾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_______。
30、有一种气体,可能是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是什么气体,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木条没复燃。说明该气体不是 。
(2)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则说明该气体不是 。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木条继续燃烧。说明该气体不是 。
3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稀硫酸除铁锈(主要成份是Fe2O3)_____
(2)下图是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示意图_____
(3)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_____。
32、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1)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_______
(2)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耀眼的白光,可做照明弹_________
(3)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却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物质_________
(4)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
33、用分子、原子、离子来填空:
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构成;汞是由________构成;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的。
34、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A 铁制水龙头
B 铜制火锅
C 铝制易拉罐
(1)铝、铁、铜是常见金属。上述金属制品,主要利用其导热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_____。
(3)铜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将铜锌合金与铜片相互刻画,在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锌合金的硬度_____铜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
(5)高炉是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把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焦炭与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从下方通入热空气,焦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跟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根据上述材料写出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____。
35、原子序数为11~17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14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
(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3)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呈现出的规律是_____。
36、结合所学的化学实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甲是一个燃着的_____(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盖灭。
(2)如图乙中,乙的仪器名称是_____,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_____保持水平。
(3)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溶解、_____、蒸发,上述三步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___,该仪器在粗盐提纯第二步中的作用是_____。
3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撤去酒精灯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
④收集气体
⑤撤出水槽中的导管
⑥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并将一小团棉花放在试管口
⑦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A.⑥⑦②③④⑤① B.②⑦⑥③④⑤① C.②⑥⑦③④⑤①
在组装装置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
(4)若小陈想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他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填序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作用。
38、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完成此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已知20 °C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若将30 gNaCl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形成的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9、请仔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2H2+O22H2O;②2CO+O2
2CO2;③ 3Fe+2O2
Fe3O4
(1)反应①~③有许多共同点。如:它们的生成物都属于____________。请你再指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仿照示例指出其中一点(答案不能与示例相同)。示例:③的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1,而另两个是2︰1︰2。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
40、请根据下面图一、图二的有关信息,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一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中M点的意义_____。
(3)图二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有关反应图象,该图象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先发生的是①Na2CO3+HCl═NaHCO3+NaCl,所以当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v1mL时无气泡产生,然后再发生的是②NaHCO3+HCl=NaCl+H2O+CO2↑,加入的盐酸与第一步生成的NaHCO3反应,根据图象若V1是10mL,则V2的值是_____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