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B.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氧气
C.通入氧气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煤
C.风能
D.地热能
3、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必须分类回收处理
C.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保证粮食增产
4、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约能源。如右图所示的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节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立即读数
B.集气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装置气密性不好可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红磷用量越多,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越大
6、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应用了钛(Ti),钛(Ti)主要由钛铁矿(FeTiO3)制备,其中Fe为+2价,则FeTiO3中Ti的化合价为
A.+3
B.+2
C.+1
D.+4
7、2023年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日本泄漏的核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如氚、碘、锶、铯-137等,与铯-137不同,天然存在的是铯-133,下图是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m的值为8
B.该元素的化学符号是Cs
C.该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8、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澄清石灰水、海水、空气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C.金属:铁、铜、汞
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9、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蜗壳,主要成分为CaCO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A.SiO2
B.CaO
C.Na2CO3
D.Ca(OH)2
10、下列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催化剂
B.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电解水
D.高温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11、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错误的是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
B.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扑灭
C.图书着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扑灭
12、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21.2g,其中钙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A.4.4g
B.2.2g
C.1.1g
D.0
13、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可推测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B.食用油难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可推测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加热高锰酸钾时产生氧气,可推测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
D.向盛满CO2的软塑料瓶内倒入水,塑料瓶变瘪,说明CO2和水发生反应
1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化学知识可以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一些地势低洼的溶洞前,需要做灯火实验
B.冬天在室内燃煤取暖时,可以在旁边放一盆水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当发现煤气泄漏时,应当立即打开换气扇,并尽快检查泄漏位置
D.当用电设备短路着火时,要立即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将火扑灭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2NaOH+SO3=Na2SO3+H2O
B.2KMnO4K2MnO4+MnO2+O2↑
C.3Fe+2O2Fe3O4
D.4CO+Fe3O43Fe+4CO2
16、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秋水仙碱属于纯净物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2:6
D.秋水仙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17、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守恒观 | B.能量观 |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 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
C.微粒观 | D.分类观 |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A.A
B.B
C.C
D.D
1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 |
B |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 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 将混合物在氧气流中灼烧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 |
A.A
B.B
C.C
D.D
19、如图是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是是
A.只能通过化合反应才能实现a转化为c
B.由c转化为b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溶液变红
D.d很不稳定,容易分解
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 CO2中的少量 CO | 点燃 |
B | 区分 MnO2粉末和木炭粉 | 观察颜色 |
C | 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
D |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A.A
B.B
C.C
D.D
21、杭州亚运主火炬使用的绿色燃料是甲醇,实现“零排放”。下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4种化合物
B.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6:9
C.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一一金刚石
B.熔点最低的金属一一银
C.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一一氧气
D.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一一铁
23、图1是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⑤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碘原子化学性质与①相似
C.图1中n的值为5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24、“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带我们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5、依据所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B.第3号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
C.相同质量的Na、Mg、Al三种金属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l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2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钢铁生锈
C.水蒸发
D.蜡烛燃烧
27、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有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_____操作达到;a指标、b指标可以通过加入_____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
28、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品“蛋黄派”的包装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在袋上切一小口,将袋内气体压入_____中,观察现象。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
(3)如果食品充气袋中所充的是氮气,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
(4)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_____。(填序号)
①安全、无毒;②廉价、易得;③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起化学反应;④密度要比空气密度大
29、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为检验此时的清水是否是硬水,可以用________检验。
(3)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
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a、b两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30、(4分)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其中的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
① 写出并配平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②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
(4)医用酒精中的溶质________;
32、甘油在印刷、化妆品等工业中常用作润滑剂,也可用来制造医药和炸药。根据甘油的化学式:,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写出4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化学用语填空: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_____________;
(3)两个锌离子______________;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5)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4、写出下列化学式中2的含义。
(1)2H_________。
(2)Mg2+_________。
(3)O ________。
(4)H2___________。
(5)2Cl—___________。
35、将下列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地方:
①水是无色液体;②稀有气体具有稳定性;③食盐溶解;④铁钉生锈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36、观察身边一些生活现象,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1)熄灭燃烧的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什么?_______
(2)从冰箱中取出啤酒瓶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啤酒瓶外壁会出现“水珠”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37、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A或C,相对于A而言,C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可以用加热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的方法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若用G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含有要制备气体的组成元素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
38、载人潜艇中舱室内的空气成分需要科学调控以维持工作人员的正常呼吸。实验小组围绕该课题展开相关研究。
(1)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比。
已知:。
①实验时,用嘴对准呼吸口,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吹气。吸气时,空气的进气口为___________(填“E”或“F”)。
②实验时,若瓶Ⅰ溶液增加0.98g,CO2的密度为1.96g/L,在E出口测得的气体总体积为13.8L,计算此次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对潜艇内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测定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空气成分 | 舱室内空气 | 正常呼出的气体 | 变化值 |
氧气 | 20.77% | 17.17% | 3.60% |
二氧化碳 | 0.056% | 3.67% | 3.61% |
载人潜艇需保持舱室内氧气的浓度为19%-21%,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3%-1%。
你认为潜艇内调节气体成分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探索用过氧化钠调控舱室内空气成分的可行性。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采用下列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时打开阀门,使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缓缓地通过两边的导管。
①你预测甲、乙两个烧杯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潜艇舱室中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推测潜艇内开启空气调节设备的时间为___________。
39、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__________。
40、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本届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1)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请写出其一条优点:________。
(2)关闭火炬的气阀,使火炬熄灭,写出其对应的灭火原理: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