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错误的是
①2NH3②SO2③O④
A.①中数字“2”表示2个氨分子
B.②中数字“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C.③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中数字“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4、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铁丝
5、能表示为2个氧原子的是
A.
B.
C.
D.2O
6、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钾 K
B.铝 Al
C.铜 CU
D.汞 Hg
7、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和亚硫酸钠
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8、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分之一连翘甙的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对连翘甙描述正确的是
A.连翘甙中含有 H2O 分子
B.连翘甙相对分子质量为 534g
C.连翘甙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27:34
D.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都是金属
B.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C.催化剂MnO2能加快KClO3分解速率——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10、高氯酸是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ClO4,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7
B.+3
C.0
D.-1
11、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硝酸钾、木炭,爆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K2S读作硫酸钾
C.黑火药爆炸时可能有SO2生成
D.黑火药爆炸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3.34×1022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3、将燃着的蜡烛放入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图像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2%
B.容器内物质总质量:a点>b点
C.蜡烛由碳、氧元素组成
D.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14、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桂花开放时香飘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5、云南拥有丰富的钛资源,是国内主要钛矿产地,下列有关钛(相关信息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B.钛属于金属元素
C.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为阴离子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1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过滤
D.称量固体
17、下列化学学习模型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构成
B.氯元素化合价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单一操作水的净化程度
18、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下列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甲物质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
2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将橡胶塞塞入试管
C.量取9.5mL液体
D.加固体药品
21、2022年8月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为灭火,经过艰辛努力开辟了一条隔离带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隔离带能灭火的原因是
A.隔离带将氧气隔绝了
B.隔离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隔离带将没有着火的植被与火场隔绝
D.以上都正确
2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2
B.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D.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23、下列关于几种含碳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C2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
B.乙醇(C2H6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乙炔(C2H2)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1
D.等质量的乙醇、乙炔、乙烯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4、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九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其中锑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周期表信息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锑元素的符号为sb
B.锑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5
D.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g
25、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热,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D分子个数比为1:3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
D.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6、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7、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 氧气 ② 氮气 ③氢气 ④金刚石 ⑤ 石墨 ⑥一氧化碳
(1)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4)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5)可用作钻探机钻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e、f仪器的名称:e ,f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4)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5)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D装置排水法来收集氢气,瓶中装入水的量应为 (选“少量”、“多量”或“满瓶”),气体从 管通入(填“g”或“h”)。
29、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物质:①液氧②净化后的空气③高锰酸钾④矿泉水⑤汞⑥氢氧化钠⑦澄清石灰水⑧冰、水共存物,其中:(均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
3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表中信息填空:
物质 | 金刚石 | 石墨 | 炭黑 | 木炭 |
结构 | 碳原子 | ______(填中文) | ||
性质 | ______ | 滑腻感 | ______ | 吸附性 |
用途 | 钻头 | ______ | 碳素墨水,书写的档案可长期保存 | 吸附剂 |
32、所谓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理念、争做低碳先锋”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1)目前使用膜分离法从空气中分离出CO2,这个过程中CO2发生了__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你和我的“碳足迹”。“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它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如乘坐飞机长途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138,若乘飞机旅行4000公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种___________棵树来吸收(按每棵树能吸收111kg二氧化碳来计算)。
(4)新生活的低“碳”路。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使用节能电器
C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33、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如图1)的实验后,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密度越小,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同学们用Y形管或Y形导管设计并完成了图2和图3所示实验。
(1)图2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实验可以证明_____具有挥发性。图2实验与图1实验对比,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即可)。
(2)图3中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可观察到_____(填“a”或“b”)管中的滤纸条先变色,其原因是_____。
3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向如图所示三个分别装有100g水的烧杯中各加入40g甲、乙、丙固体,并充分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_______。
(2)t2℃时,若将三个烧杯中的溶液均恒温蒸发30g水,从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的是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
(3)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应采用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提纯甲;
(4)若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均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的关系为 。
A.②>①=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35、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_____;
A 铁矿石
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非金属单质
(2)科学家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3)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_____。
36、在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从太湖取了一定量的水做水样,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用如图简易净水器对湖水进行初步净化。请问,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顺序_____颠倒(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为__________。
(2)为了确定水的组成,课外小组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请你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与电源两极相连的两端,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__________组成的。
37、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1)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冷却后读数,水面上升约_________;
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在实际实验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足1/5,造成的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改进最终水面上升到1/5,从该现象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镁 + 氧气氧化镁(固体),镁 + 氮气
点燃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___ (填“能”或“不能”)用镁代替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38、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溶液制取并收集氢气,应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选择装置A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突出优点是______,若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
(4)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可以被饱和NaHCO3溶液吸收)和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用导气管端口字母表示)。
39、甲同学把少量的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乙同学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倒入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哪位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40、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氮气的密度为1.251g/L。100多年前,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4/5,请通过计算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