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2、将金属X、Y,Z分别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X和Z表面有气体生成,Y无明显变化;再将X和Z分别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Z无明显变化。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Y>X>Z
C.X>Z>Y
D.Y>Z>X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4个氢原子:H4
B.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l3+
C.2个氮分子:2N
D.2个硫酸根离子:
4、“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的太空科普课,太空教师王亚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把泡腾片放进水球中,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如图是某“泡腾片”的标签,该气体最不可能是
A.O2
B.CO2
C.N2
D.CH4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成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6、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A.Cu、Zn、FeSO4溶液
B.Cu、FeSO4溶液、ZnSO4溶液
C.Cu、Fe、ZnSO4溶液
D.Zn、FeSO4溶液、CuSO4溶液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 B.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 C.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 D.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
A.A
B.B
C.C
D.D
8、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三句所描述的内容正是“钙三角”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B.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C.CaO可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D.反应③是化合反应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该固体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
B.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制碱指的是火碱
C.将自行车的链条喷漆以达到防锈的目的
D.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分布很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
10、用固体NaCl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16g
B.固体NaCl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NaCl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NaCl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42mL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1、锂-氮电池(Li-N2)结构如图,是以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与锂形成锂-氮电池,其反应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上能导电的单质都是金属单质
B.锂-氮电池的使用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使用说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D.负极锂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符号为Li-
12、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中都含有氢分子
B.在净水过程中,用活性炭吸附色素体现其化学性质
C.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D.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则对下列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5、锶(Sr)常用于制造合金、光电管、照明灯,其化学性质活泼,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锶。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Sr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原子的质子数是16
C.Sr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决定
D.氧化锶的化学式为SrO
1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水结成冰之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细沙
17、下图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b中n的值为8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18、“釜底抽薪”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成语的本意中包含了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与之原理相同的是
A.森林着火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用扇子将蜡烛的火焰扇灭
19、依据所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B.第3号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2O
C.相同质量的Na、Mg、Al三种金属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Al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20、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烟冒出
B.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立即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C.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21、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沼气、水、纯净的空气
B.氧化物:冰、过氧化氢、干冰
C.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氮气、汞
D.空气污染物:SO2、NO2、CO2
2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23、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乙醇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个乙醇分子中共有3个原子
2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足量的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25、使柴油充分燃烧并提高其利用率的方法不合理是
A.将柴油雾化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供足量的氧气
D.改进设备利用余热
26、我国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屠呦呦
C.杨振宁
D.钱学森
2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1)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制取氧气
(2)一种金属燃烧火星四射
(3)红磷做烟幕弹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甲烷___________;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钙离子___________ 。
29、(1)金属铁是由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
(2)大理石(CaCO3)中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____ 。
(3)厨房中的加碘盐含有KIO3,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 该价态的碘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4)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所示,依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2)t3℃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31、成语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请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列成语,要求元素符号表示的元素名称要与成语中的字相同或谐音。示例:高山(S)水、雪中送(C)
①(______)群之马 ②(______)石心肠
32、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1)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植入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在研制、生产和植入过程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填序号)。
A 医生外科手术的缝合技法
B 心脏起搏器的电子线路设计
C 心脏起搏器内部元件的组成材料
D 心脏起搏器工作时的化学反应原理
(2)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应用环保烟花,减少了硫粉和金属粉末的使用,保护了环境。硫粉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具有_____气味的气体,产生_____火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
(3)“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
33、实验室用如下装置来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
(1)在装置①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现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你选取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能够说明氧气已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
A.将带火星木条置于瓶口 B.将带火星木条置于瓶中
C.将燃烧木条置于瓶中 D.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2)小秋选用①④装置来制取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取好高锰酸钾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B.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气体
C.实验结束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3)现用装置①和下图装置制取一瓶氧气,和(1)所选收集装置相比,下图装置的优点有 (填字母)。
A.可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B.可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
C.可直接观察氧气是否集满 D.氧气可贮存的时间更长
34、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
(1)图示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填序号)。
A O2 B H2O C CO2
(2)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_____。
3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加热.
(2)实验室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______.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______保持水平,俯视时读数会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6、按要求填空: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2)尝试写出环状纯碳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
37、化学实验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煅烧石灰石并检验气体产物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
(1)【实验一】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二】铁丝燃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一段时间后,D烧杯中的现象体现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同时关闭K1、K2,E中多孔塑料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a、b、c对下图排序)。
38、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图:
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先通入CO,后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9、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2)碳、氢、氧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90克葡萄糖中含有______克C元素
40、分别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一定量的Mg(NO3)2、和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金属为_____。
(2)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一个即可)。
(3)猜想滤液中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