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
B.闻到校园的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氢气有可燃性,氧气有助燃性——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分子数目变多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需具备科学严谨性,以下推理错误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硫的燃烧是氧化反应
B.用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乳化现象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高锰酸钾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高,因此铝合金的硬度大于铝
4、杭州亚运会上,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实现循环内的零排放。如图为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不变
C.甲醇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物只有水
D.这个制取工艺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5、2023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针对该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防止水污染,黄河滩区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
B.黄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
C.对黄河的水质定期检测,不向其中随意扔垃圾、排放污水
D.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可成为沿河两岸居民生活用水
6、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稀有气体
C.细颗粒物
D.氮气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 | 8 | 30 | 50 |
反应后质量/g | 20 | 待测 | 39 | 23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待测值为8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4:1
D.乙一定是该反应催化剂
8、某有机物甲(CxHyC1z)在工业中常作清洁剂和溶剂。现将甲与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只生成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某时刻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分子数或质量如表所示:
| 甲分子数 | 氧气分子数 | 氯化氢分子数 | 二氧化碳质量 |
反应前 | a | 3a | 0 | 0g |
反应后 | 0 | a | 3a | 17.6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3,z=2
B.甲属于氧化物
C.一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g
D.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7.3g
9、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10、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纸篓着火用水浇灭
B.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夜晚液化气泄露开灯检查
D.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
11、在化学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从下列各图的气密性检查结果判断,装置漏气的是
A.
B.
C.
D.
12、变化无处不在。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佩戴口罩
B.测量体温
C.酒精消毒
D.扫吉祥码
1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橄榄油
C.蔗糖
D.冰块
14、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分解中都作催化剂,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15、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6、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7、下列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无明显现象且溶液最终呈无色透明的是
A.H2SO4、BaCl2
B.CuSO4、Ca(NO3)2
C.HNO3、Ca(OH)2
D.KNO3、NaOH
18、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活塞向左移动,推测液体和固体可能是
A.稀盐酸和石灰石
B.稀硫酸和锌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19、下列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徽州篆刻
B.凤阳花鼓
C.酿酒
D.榔桥木梳
20、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21、铑(Rh)常用于汽车废气净化催化中,R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3,质子数为45,其核电荷数为
A.103
B.58
C.148
D.45
22、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待完全反应后,和只用氯酸钾制氧气相比,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加快,氧气质量不变
B.反应速率加快,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速率不变,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速率不变,氧气质量不变
23、近期,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比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患者,而且多以儿童为主,门诊常以阿奇霉素(C38H72N2O12)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中含有124个原子
B.阿奇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阿奇霉素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
D.阿奇霉素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
2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 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探究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验证甲烷中含氢元素 |
A.A
B.B
C.C
D.D
25、如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B.某些元素既可显正价,也可显负价
C.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和为8
D.11~17的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升高
26、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Ca:表示钙元素
B.2Mg2+:表示2个镁离子
C.C60:表示60个碳原子
D.2K:表示2个钾原子
27、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①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②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_____。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字母)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未喝完的矿泉水随手倒掉
C.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D.洗手使用洗手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28、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电解水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2)镁条燃烧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3)氢气燃烧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29、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选填“A、B、C”)。
(2)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
(3)向试管中滴入2mL水后,若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_(选填“A、B、C”)。
30、将生锈的铁钉放入少量稀硫酸中,看到的现象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1、如图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1)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2)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填“a”、“b”、“c”、“d”)。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氧气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汞
E.氮气
32、某方便面面饼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
(1)表中“钠”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单质 B 分子 C 元素
(2)针对网上流传的“能燃烧的面条不安全,是因为含有添加剂”的消息,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缺乏科学依据。
①面条是以面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是可以燃烧的,淀粉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
②为避免面粉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 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 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 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 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33、在下列物质中①氯酸钾 ②氢气③ 氦气④生理盐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34、利用图中所示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
(1)实验中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__。
(2)量取蒸馏水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35、科学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保障人体健康。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1)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______。
(2)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6、(3分)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2个铁离子________、3个氮分子________、负二价的硫元素
37、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小雨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选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__端(选填“b”或“c”)通入。
(4)小明同学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8、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图1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性质是______。
(2)若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图2实验外,还需补充一个实验是什么?用图示或简单文字叙述均可
并写出该实验中相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在C处燃着的酒精灯需要处理的物质是______。
39、写出氮、氯、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40、课堂讨论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加热高锰酸钾时,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满的标志是什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用该方法如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4)操作步骤中“离”和“熄”的顺序能否对调?请说明理由。
(5)在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结果大试管炸裂,请小组讨论一下,原因可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