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思维是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依据质量守恒定律,64gCu和16gO2 充分反应可得到80gCuO
B.模型与推理: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C.宏观与微观:氧气和液氧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可
2、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对比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组成:二者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性质:二者都不能供给呼吸,都有毒
D.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可用于做燃料
4、医用氧气吸入器如图1所示,病人吸氧时的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接口相当于图2的n接口
B.图1装置不能观察到氧气的流速
C.图3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实验前不需要关闭n端活塞
D.图3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冷却后打开n端活塞,量筒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
5、《本草纲目》记线,穿心莲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穿心莲内酯(化学式是C20H30O5)是一种天然抗生素。下列关于穿心莲内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穿心莲内酯是一种氧化物
B.穿心莲内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穿心莲内酯由55个原子构成
D.穿心莲内酯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6、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7、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C10H15NO)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麻黄碱中含有四个元素
C.麻黄碱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D.麻黄碱属于氧化物
8、下列关于原子、离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是一种金属元素
B.图(1)表示的是Cl-结构
C.图(2)所示,铈(Ce)原子的质子数为58
D.图(2)所示,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 B.倾倒液体 |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 | D.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
A.A
B.B
C.C
D.D
10、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蒸馏水
C.酱油
D.豆浆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锌(碳) |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
B | 氯化钾(二氧化锰) | 加足量水,溶解,洗涤,烘干 |
C | CO(CO2) |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并干燥 |
D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A.A
B.B
C.C
D.D
1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13、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银
B.氧气
C.氯化钠
D.金刚石
14、2023年9月23日晚,在万众瞩目之下,杭州亚运会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齐心协力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主火炬。这座主火炬塔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下列关于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
B.甲醇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甲醇由1个碳元素、4个碳原子、1个氧元素组成
15、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会放热,则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燃烧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金、银在地球上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金、银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本身没有毒性,则空气中
的体积分数为
时,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不利影响
16、食用苹果有益健康。某苹果里的主要营养成分(每 100 g)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营养成分 | 糖类 | 蛋白质 | 维生素 A | 维生素 C | 钙 | 铁 |
含量 | 16.21 g | 0.26 g | 3 mg | 4 mg | 0.12 g | 0.6 g |
A.表中的钙、铁指的是元素
B.食用一个苹果可摄取 16.21 g 糖类物质
C.多吃苹果可以预防贫血
D.该苹果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维生素 C
17、煅烧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发生反应)时,其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生成CaO质量为m2g
B.若纵坐标表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则杂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纵坐标不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质量
D.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或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都可知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
18、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图像 | ||||
反应过程 |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 电解一定量的水 |
A.A
B.B
C.C
D.D
19、下列物质中同时存在离子和分子的是
A.氯化钠
B.汞
C.澄清石灰水
D.白磷
20、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钠Na
B.氯Cl
C.铜Cu
D.锌ZN
2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22、关于以下科学探究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碳发生还原反应
C.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探究了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3、在实验室,取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不相符的是
A.2O2——两个氧分子
B.K+——钾离子
C.K2MnO4——高锰酸钾
D.——
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
【2】下列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有关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
【3】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后的固体一定是混合物
D.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数值为8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
25、射阳许多小区居民家的燃料是天然气,其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A.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6、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二氧化碳的转化。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燃料甲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后纳米纤维的质量减小
B.该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3:22
27、2022年北京冬奥会始终践行低碳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请运用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实现了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和零排放。二氧化碳在场馆制冰过程中作_______剂。
(2)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请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当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灭火原理是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氢气着火点 C.隔绝氧气 D.降低温度到氢气的着火点以下
(3)冬奥会工作人员的防寒服用石墨烯发热材料制作,通过供电能迅速产生热量。由此说明石墨烯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超导性
D.吸附性
28、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铁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锈蚀,铁锈蚀的原理是铁与______同时接触。高炉炼铁时出铁口流出的铁水可根据需要冶炼成不同性能的铁的合金,与纯铁相比较,铁合金的特点为______(写一点即可)。
29、2011年5月6日,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39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火场。
(1)他们有的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如图1),它以汽油为燃料,喷出类似12级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扑灭,其原理是______;武警部队官兵在大兴安岭林区5号火场构筑防火隔离带(如图2),其灭火原理又是______。
(2)四架直升机轮番进行洒水灭火(如图3),水在灭火中起______的作用。
30、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要求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②___。
31、能源与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砺房成灰”指高温条件下转化为生石灰。
①上述反应过程中,可将煤饼加工成煤粉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②“砺房成灰”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是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型。下图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问题。
从2015年、2030年、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谈谈你对能源发展的认识______。
32、现有如图仪器,①~④用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
(2)用于搅拌的是___________;
(3)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___;
(4)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5)小明用量筒准确量取了20mL水,倒出部分水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实际倒出的水为___________(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9mL;
33、原子是 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34、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②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但同种元素也可能组成混合物
③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所以它们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2)下图是截取氧元素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已知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①硫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____周期;
②氢原子和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选填“不相似”或“相似”)。
(3)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__。
3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水的过程中,经常加入活性炭,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重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
(2)王亮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他用洗洁精洗刷碗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
36、如图,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D、E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中x=_______。
(2)B、C、D、E属于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3)B、C、D、E四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字母)。
37、实验室用 CO 还原 CuO 制取金属 Cu。
(1)图 1 所示,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 CO,然后开始加热,当观察到固体由黑变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 CO 与 CuO 已经发生反应。
(2)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 X 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 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该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400℃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 Cu 和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500℃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用 CO 还原CuO 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_____________℃以上。
38、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1)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_______的量筒(填“50mL”或“100mL”)。
(2)该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3)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A:通电一段时间,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
(2)实验B:在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C:集气瓶中预留了少量水,目的是_____。
(4)实验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
40、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在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中,硬度较大的是_____, 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
(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向AgNO3和C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