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如图是氧化汞加热分解的微观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2、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20
B.8
C.14
D.6
3、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烧杯内壁有水雾 | 该气体不一定是H2 |
B |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
C |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纸花变为红色 | 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
D | 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 | 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 | 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A.A
B.B
C.C
D.D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采用甲醇作为燃料,它由氢气和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可实现循环内碳的零排放,故称为“零碳甲醇”。如图所示为制备甲醇(CH3OH)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甲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4:1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个数之比为1:3
5、下列有关说法中用化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高温也不熔化
C.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金刚石的硬度大,不易磨损
D.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矿石是一种铁合金
B.金刚石属于金属材料
C.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
D.自然界中的金属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7、如图所示,向井穴板的孔穴1~3中滴加稀盐酸,4~6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中所得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B.2中发生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3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中和反应
D.4、5、6中无明显现象的是5
8、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铁锅生锈
C.节日焰火
D.汽油挥发
9、运动饮料中含有钠、钾、镁等,“钠、钾、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10、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C.扑灭图书档案火灾最适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含相等质量铁元素的Fe2O3和FeS的质量比为10:11
②现有CO2和CO的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14
③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25%,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NH4HCO3
④在某种氮的氧化物中,若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下列关于燃料及其利用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常用的化石燃料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C.将煤块碎成煤粉可以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D.图书、精密仪器等物失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3、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继续加氯化钠固体
C.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D.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14、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B.探究CO2能否与水反应
C.验证铁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5、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牛奶变酸
C.钢铁冶炼
D.光合作用
16、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I在称量粗盐时,应将粗盐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操作Ⅲ过程应不断搅拌,增大粗盐的溶解度
C.操作Ⅳ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操作V过程需加热至液体蒸干为止
17、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如图为蚀刻时NF3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原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2
18、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解水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B.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使用
D.硬水是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9、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
B.空气成分模型
C.化学反应类型
D.燃烧条件模型
2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21、下列成语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拔苗助长
B.刻舟求剑
C.火烧赤壁
D.风吹草动
22、下列图示与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元素含量图
B.物质分类图
C.物质组成及构成图
D.原子结构模型
2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NO2 ②2CO ③2Na+ ④2Al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2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As)、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砷位于第五主族
B.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能与盐酸反应,故镓也可能与盐酸反应
25、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
B.Hg
C.CO
D.NaCl
2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7、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A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 .
28、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2)五氧化二磷______。
29、(1)为了让我能顺利考上东中妈妈给我买了补锌口服液、盖中盖、富硒茶等助我有充沛的体力。这些保健品中含的锌、钙、硒等是指_______(填“分子”、“原子”、“单质”或“元素”);爸爸给家里换了一台节能天然气热水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爷爷爱喝茶,家里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作用,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我在学习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火了,我迅速用锅盖盖灭,该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3)氢气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美名”得来的原因_________。
(4)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东台美丽的蓝色天空,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5)关于乙醇汽油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石油炼制汽油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B乙醇可以用粮食发酵而成
C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明显减少温室效应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6)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C、D的质量比为______.
(7)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
30、用化学符号填空:
(1)镁元素 ______;硫酸根离子____;由7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70分子______
(2)用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表示_______
31、(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微观上解释是因为___。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
①硫燃烧;②甲烷燃烧;③石蜡燃烧;④铁燃烧;⑤磷燃烧
(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
32、如图为康康自制的净水器,是用空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制成。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A 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什么______?
②小卵石这一层起到的作用是什么______?
3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钠元素:__________。
(2)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
(3)两个铜原子: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3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铁的元素符号_____。
(2)表示两个氢原子_____。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4)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5、现有下列仪器: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__________ ,用于洗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
(3)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有 .
36、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瓶中比在乙瓶中燃烧时间长,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在导管口系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气球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说出一点)。
(4)查阅资料:;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的问题,请问镁条能否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并说出原因是___________。
38、(1)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试剂 | 前10 min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 |
不同纯度的锌 | 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 ||
a | 纯锌 | 30 mL 30 % | 564.3 |
b | 含杂质的锌 | 30 mL 30 % | 634.7 |
c | 纯锌 | 30 mL 20 % | 449.3 |
d | 纯锌 | 40 mL 30 % | 602.8 |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 和实验 (填编号)。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 (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2)利用锌皮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并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制取氢气的实验操作有:
a.收集气体;
b.向锥形瓶里装锌皮;
c.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d.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硫酸;
e.装配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3)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已知该锌皮中含有少量杂质铁,将该锌皮放入如下图所示的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 |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 锌皮质量 | |
342.2g | 15.8g | 357.5g |
39、有关化学反应
(1)木炭可以作燃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时须预先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实验时须预先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或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反应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铁丝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反应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0、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政府将“坚决向污染宣战”,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具体的措施包括整顿小锅炉(煤炭不容易充分燃烧),淘汰黄标车(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简称)等。
(1)题中漫画体现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______。
(3)请写出生活中你保护环境的两点具体做法: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