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表示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Cl和Cl-
B.CO和CO2
C.H2和 O2
D.
2、正确操作是安全实验的前提,以下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细口瓶保存大理石
B.稀释浓硫酸中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3、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B.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
C.酒精挥发——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甲烷和氢气 | 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
B | 将自来水变成纯净水 | 用活性炭吸附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
D | 比较纯铜和黄铜的硬度 | 将纯铜和黄铜相互刻画 |
A.A
B.B
C.C
D.D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加人石灰石
C.取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
7、染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染发剂的主要成分为对苯二胺(C6H8N2),是国际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下列关于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染发剂是一种混和物
B.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C.对苯二胺中C、H、N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2:7
D.对苯二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5.9%
8、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冰水混合物
C.白酒
D.铝合金
9、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比较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10、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 +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A.NH3
B.H2
C.H2O
D.HCl
11、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B.红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金属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1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a
B.H
C.
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D.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14、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Ca(OH)2
B.H2SO4
C.H2O2
D.H2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是固体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6、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的物质中存在两种单质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上图中共存在5种分子
1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钙离子:Ca+2
B.两个氢原子:H2
C.碳酸钙:Ca(OH)2
D.高锰酸钾:KMnO4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物质乙从甲、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B.甲、乙物质都是易溶物
C.甲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后仍然饱和
D.10℃时,饱和的甲、乙混合溶液中所含甲、乙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9、下列四个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20、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列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量 | B.化学与安全 |
①化学反应不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有热量的改变 | ①油锅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
C.化学与生活 | D.化学与生产 |
①淘米水洗碗能节约水资源 ②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能开电器。 | ①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有利于煤充分燃烧 ②在钢铁制品表面刷漆可以防止其生锈 |
A.A
B.B
C.C
D.D
2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环保工程师可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B.排放的废气中含有SO2,通入食盐溶液中除去以消除污染
C.可燃冰具有热值高,几乎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称为“未来能源”
D.回收废旧电池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21%
B.78%
C.0.03%
D.0.94%
23、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C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
D |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A.A
B.B
C.C
D.D
24、下列化学用语及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A.2O:两个氧分子
B.: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O: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D.K2MnO4:高锰酸钾中有2个钾元素
25、下图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b中n的值为8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2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锌元素_____;
(2)2个氢氧根离子_____;
(3)氯化镁_____;
(4)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28、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
②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二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填序号)。
③溴元素与图二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④若图二中C表示离子,则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
29、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______。
(2)电解水______。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
30、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盛产优质大米,大米中主要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__。
(2)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理由是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③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⑤提得使用双面纸张
(5)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进行热修补,因为该塑料具有_____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
(6)橘子、柠檬等水果中含有酸,吃起来越酸的水果,其果汁的pH越________。(填“大”或“小”)
(7)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它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①根据信息可知,维生素C溶液显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②在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食盐 b.苛性钠 c.硫酸镁
③为较好吸收利用维生素C,食用黄瓜时宜__________(填“凉拌”或“煮熟”)。
31、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各空:
(1)n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
(2)与一个氨分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_______________;
(3)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气_____;
(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3)三个钠原子_______;
(4)五个铝离子________。
33、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原子________,氧分子________。
(2)3个氢离子________。
(3)氦气________。
(4)钙元素_________
(5)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
3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用化学用语填空。
钙的元素符号______;
表示两个氢原子______;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3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化合反应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
(3)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_____。
36、按下列要求写出可生成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1)金属跟酸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物和酸__________________;
(3)碱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一、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10%过氧化氢溶液与1.0g MnO2均匀混合
Ⅱ.将x g10% H2O2溶液与1.0g 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1)为了Ⅰ与Ⅱ中对比x的值应为 。
(2)甲选用下列装置测量产生O2的快慢,正确的是 (填编号)。
二、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常温通常指20℃)
实验 | 温度 | 药品 | 氧气体积/ml | 反应所需时间/s | |
① | 常 温 | 5% H2O2 |
| 0 |
|
常 温 | 5% H2O2 | MnO2 | 125 | 20 | |
② | 常 温 | 5% H2O2 | MnO2 | 125 | 20 |
热水中 | 5% H2O2 | MnO2 | 125 | 18 | |
③ | 常 温 | 5% H2O2 | MnO2 | 125 | 20 |
常 温 | 30% H2O2 | MnO2 | 125 | 5 |
(1)通过实验①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 可知,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率快。
(3)除了上述的两个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快慢,你认为另一个影响因素是 ,其关系是 。
(4)由上述实验可知温度、浓度、催化剂等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
3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为_____(用A、B或C填空)。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_____,选用装置有一处错误,改正为_____。
(4)实验室制氢气可以选择B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_____。
39、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活动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两瓶装满氧气并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小木条、火柴、酒精灯,请设计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0、(4分)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许多城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空气质量。如规定所有机动车要安装尾气净化器,它的特点之一是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提高空气质量的另外两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