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B.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
C.用石墨为原料制取金刚石
D.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2、部分蔬菜及水果中含有维生素A(C20H30O)。下列关于维生素A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维生素A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维生素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3
3、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直播中宇航员告诉我们,天宫中宇航员所用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侧产生的是氧气
C.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4、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
B.将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
C.玻璃棒紧靠单层滤纸致其破损
D.倾倒液体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向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充分反应
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6、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7、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固体物质的称量
D.加热固体物质
8、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与海洋有关的生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
B.蒸馏法淡化海水
C.膜法淡化海水
D.海水“晒盐”
9、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碳元素的价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a点对应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物质作为燃料大量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B.b点物质只能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d点物质
C.c、d两点物质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已知d点物质可转化为e点物质,e点物质不止一种可能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是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D.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11、化学实验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的破裂
B.胆矾的研碎
C.火柴的燃烧
D.铁钉的打磨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分子由原子构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铁比铝更加耐腐蚀
D.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选择制取氧气的药品一定含有氧元素
13、“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蚕丝织布
B.使用火药
C.炼制丹药
D.冶炼金属
14、流感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
B.戊二醛由15个原子构成
C.戊二醛的化学式为C5H7O2
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1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1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碳及其氧化物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粒子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C.转化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守恒观:12g碳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0g二氧化碳
17、2023年杭州亚运会体现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加高烟囱,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C.采用光伏和风力发电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18、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为34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为34
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20、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下面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镁条燃烧 |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探究 CO2的溶解性 | 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
实验操作 | ||||
实验分析 |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 A 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A.A
B.B
C.C
D.D
2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闻气体的气味
22、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D.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
23、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乙;②乙+O2
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CO2、CO、CaCO3
D.C、CO2、CO、H2CO3
24、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病毒,目前尚未有疫苗推出。我们应做好预防,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下列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
A.牛肉、鸡蛋
B.白菜、苹果
C.米饭、面包
D.豆浆、油条
25、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生成物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D.参加化学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6、关于海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
B.海水中盐的质量分数约为3.5%
C.直接电解海水可获得金属镁
D.海水晒盐是化学变化
27、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___________。
28、根据报道,目前人类发现的物质已超过三千万种,在这三千万种物质中,有一部分是由氢、碳、氧、氮、钠等元素组成,请选择以上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下列要求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①用于人工降雨_____
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③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________
④发馒头等食物时用到的纯碱(碳酸钠),它的化学式为______
29、请从空气含有成分中选择填空
(1)空气中体积分数21%的气体________
(2)空气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
(3)空气中一种即可用作保护气,又可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_____
30、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温泉中含有的钙、镁、钠、硫等矿物质对人体具有保健及美容的作用,这里的“钙、镁、钠、硫”指的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氮气常用于食品的保护气是因为______。
(4)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了降低污染可以:
①使用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的天然气作燃料,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使用电动车,请完成完成铅酸电池充电反应的方程式:2PbSO4 + 2H2OPb + 2H2SO4 +______;
③使用乙醇汽油,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请完成金属活动顺序的填写: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_____(写元素符号)Ag Pt Au;配制波尔多液的硫酸铜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写符号);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2、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氮 | 氧 | 钙 | 铜 |
元素符号 | H | C | N | O | Ca | Cu |
(1)能引起“温室效应”气体单质名称为__________;
(2)写出铵离子符号__________;
(3)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4)若两种氧化物发生化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5)甲、乙、丙都是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具有如图转化关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可能分别为Ca(HCO3)2、CO2、CaCO3
b.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体,则丙可能为氧气
c.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甲一定为氧气
d若甲、乙均为氧化物,则丙可能是氧气
33、寒假到了,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户外拓展训练营,活动中他学到了许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1)小明可以通过_______的方法,既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净化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
(2)活动中小明发现了一个未开发的溶洞,为确保安全,进入溶洞前他应先做_______,从溶洞出来后小明用沙土灭了火把,他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3)小明对花粉过敏,老师发现营地外有几棵杨树正在开花,他让小明戴上口罩预防花粉过敏,口罩的作用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操作。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由丙烯(C3H6)制得,丙烯易燃烧,产物与甲烷燃烧产物相同,请写出丙烯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活动中,老师带大家参观了一个石灰厂,小明看到工人先把石灰石粉碎后放入煅烧炉中,石灰石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_______,反应产物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利用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写字母序号)。
A 某些食品干燥剂 B 制Ca(OH)2 C .加热食物
34、常言“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是因为苹果中富含苹果酸,具有增强消化,降低有害固醇等作用,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6O5,请计算:
(1)一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
(2)苹果酸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26.8g苹果酸中含碳元素质量_______________克?
35、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新一轮考古发掘。至今三星堆已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纵目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如图。
(1)出土的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而青铜纵目面具已锈迹斑斑,这说明金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填“强”或“弱”)。
(2)古代制作青铜器的铜来源于铜矿,如黄铜矿。黄铜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铜(),二硫化亚铁铜中铁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应用碳-14测出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碳-12和碳-14是碳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元素种类相同)原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不同。(填微粒名称)
(4)如图是金的元素周期表图,请试写出有关金元素的一条信息_______。
3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泉城”济南拥有独特的泉水景观。9月下旬的绵绵秋雨唤醒了五龙潭内“沉睡”的月牙泉,泉水从高达4米的山石顶部泉眼中喷涌而出,“月牙飞瀑”胜景再度呈现。试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①清澈的泉水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泉边经纳米过滤处理的直饮水,保留了少量对人体有益的低价离子和微量元素。取少量某直饮水水样,向其中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多,则说明该直饮水属于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③天然水是含多种杂质的混合物,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 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B.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式将硬水变为软水
D.天然水可通过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操作变成自来水
(2)实验小组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CaCl2)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和药品,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然后将小试管内的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使其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左盘中的仪器和药品,观察到反应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_____ (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该反应_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质量。因此,当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应在密闭装置内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7、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请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利用上述装置制取一瓶氧气,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要收集一瓶较为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3)欲完成硫的燃烧实验,收集氧气最好选择的方法及理由是________。
38、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可用B或C来制备CO2,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CO2,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填“c”或“d”)处验满。
(4)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如下表。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法 | ||||
氧气浓度% | 79.6 | 79.7 | 79.9 | 90.0 | 89.8 | 89.3 |
氧气平均浓度% | 79.7 | 89.7 |
①小明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②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__。
A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 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39、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点).
(3)集气瓶液面以上分五等份从下到上依次标1,2,3,4.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到_____处(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
40、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重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的是否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以上各实验项目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