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情况下硅化学性质较为稳定,是制作芯片的优良材料。下列含硅的物质中,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Si
B.SiO2
C.Na2SiO3
D.SiCl4
2、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元素
3、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4、关于下列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钙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5、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成功对接空间站,其核心舱内二氧化碳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9:4
C.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碳酸钙中少量的氧化钙固体 | 把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
B | 区分铁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 可观察颜色 |
C |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 |
D |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看是否有大量泡沫 |
A.A
B.B
C.C
D.D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则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都为置换反应
C.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8、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分类:汞、金、生铁都属于金属材料
B.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都相同
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推理: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9、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诗词中描述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蒸气凝结成雪,水分子间隔变小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10、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是
A.溶液
B.KCl溶液
C.CuO粉末
D.固体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向矿泉水中滴加肥皂水充分振荡,产生大量泡沫和少量浮渣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 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探究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验证甲烷中含氢元素 |
A.A
B.B
C.C
D.D
13、下列图像与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表示一定量的镁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D.表示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1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的卡罗琳·贝尔托西利用标记物DIFBO发生“点击化学”反应来探索细胞和跟踪生物过程,对于癌症靶向治疗的实现非常关键。其中标记物DIFBO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标记物DIFBO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其中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由碳、氢、氟三种元素组成
D.相对分子质量是
15、下列灭火方法中与其他三种原理不同的是
A.电器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B.酒精灯用灯盖盖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纸箱杂物着火用水浇灭
1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17、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B.通过木条是否复燃,可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C.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热
D.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1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氯化钙:CaCl
B.H2O中2表示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C.5个硫离子:5S2-
D.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19、有机玻璃具有透光性能好、耐热、耐寒、耐腐蚀,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常用于飞机、汽车挡风玻璃,工业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来合成有机玻璃。下列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有1个氧分子
C.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
D.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20、何家坝柚子是蓬溪特产之一,个大,皮香味浓郁,油色光亮,柚顶有七条放射沟,其味香甜略带酸,细嫩化渣。能闻到柚子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21、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难溶于水
B.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都是有毒气体
D.分子构成相同
2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HCl、稀H2SO4属于不同种酸,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B.气体受压,体积变小——气体分子变小了,所以体积变小
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分子在不断运动
2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4、如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C.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25、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2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满
B.证明密度比空气的大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27、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实验操作的目的(填标号)。
A.以免污染药品 B.防止残留的药液腐蚀标签 C.避免读数错误 D.以免失火
(1)拿细口瓶倒液体,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___________
(2)吸取过试剂的胶头滴管,清洗后再吸取别的试剂。___________
(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_______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___
2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g,______℃时,甲和乙溶液的溶解度相等,t2℃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2)t1℃时,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则该溶液属于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能确定
29、有下列物质:
A.红磷 B.氮气
C.铜绿 D.碳酸氢铵
E. 金刚石 F. 二氧化碳 ,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入下列对应的空格中:
(1)一种常见的化肥,受热易分解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_________;
(3)绿色固体,加热变成黑色__________;
(4)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划玻璃___________;
(5)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可以用来制造烟幕弹__________;
(6)可以充到食品包装袋里做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
30、(1)国人为之骄傲的第一艘国产航母于2017年4月26日在大连下水。
①铜运用于航母的电力系统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性。
②合金是航母的主体材料,如铝合金,在航母制造中备受青睐,常温下,单质铝在空气中不容易被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做金属化学性质探究实验时:
①将钯戒指放入硫酸溶液中,戒指完好无损,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铁之_____(填“前”或“后”)。
②某同学不小心把实验后的铁钉和铜丝倒入含有稀硫酸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的溶质__________。
3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是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硅是由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②处的微粒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2、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若实验A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则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2)图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图C实验需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
33、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你喜欢看吗?现在就请你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进来吧,下面请你对所设置问题进行回答:
(一)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这是一种常见仪器,在溶解固体、加热大量液体时都会使用它,它是_______。
(2)这是一种气体,可用于炼钢,航天,医疗急救,它是________。
(3)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____。
A 铁丝的表面积 B 氧气的浓度 C 燃烧的温度 D 铁丝的粗细
(4)它是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秒内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写在相应横线上.
(1)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盛放少量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盛放固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________;
(4)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4、图是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若 n=8,且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若 m=19, 那么 n= _____,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若 m-n<10, 则该粒子是一个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35、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11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离子(填“阴”或“阳”)。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_)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总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图中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再移开酒精灯.如果收集满一瓶氧气,其验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和生产中用途广泛,请举例写出二氧化碳的用途_____、_____.(至少两条)
38、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_______。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I.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_______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OH-和_______。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_____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9、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B实验是通过证明______的组成来判断水的组成。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___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________(填“B”或“C”)实验方法相同。
40、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白酒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
(2)用水银体温计为发热病人量体温,水银柱很快就会升高。